香港故宮|館長吳志華:讓香港故宮說好中國故事

撰文︰蘇言

  全新的文化地標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7月3日正式開放。首任館長,是曾出任康文署副署長及負責過香港多間博物館管理的吳志華。談及香港故宮的意義,吳志華認為,香港故宮是對中國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傳播,特別希望給青少年更多機會認識、欣賞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促進世界文化對話。

香港故宮|吳志華曾參與多間博物館建設營運

  吳志華成長於西九龍,在他眼中,這裏充滿動人故事。童年時樂於在街道閒逛的他,對「上海街」、「山東街」等特別的地名頗有興趣,對其背後的故事更是喜歡。他時常浸在圖書館看歷史書,熱衷想像、分析歷史,感受「以古鑑今」的魅力。在這熱情驅動下,他考取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最後更攻讀歷史系碩士、博士學位,成為一名歷史學者。

  工作後,吳志華在香港做過大大小小多間博物館,其中就包括一手一腳從零開始建設的香港海防博物館。這個歷時7年建成的博物館,是吳志華首次深度參與一座博物館的籌建,從資料收集、設計、建設、布展、開幕、運營,他經手了每個環節。這一經歷,對於這次參與香港故宮建設,有極大幫助。

香港故宮吳志華01
在吳志華眼中,西九龍充滿人情味和煙火氣,有豐富的歷史遺迹,又有現代化的建築,古今融合得相當自然和諧。(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從籌建到落成 建設香港故宮像「發一場夢」

  對吳志華來說,香港故宮從籌建到落成,「像是發了一場夢」。7年前,他作為康文署副署長,與時任政務司司長兼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的林鄭月娥赴京參加活動,因返港航班延誤,一群人在故宮文創區咖啡室聊天等雨停。閒聊之中,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問及,有沒有機會在香港成立故宮。沒想到眾人一拍即合,表示「有得諗」。

香港故宮設計風格02
香港故宮坐落在西九文化區。圖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計師嚴迅奇(左)、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右)等在博物館前合影。(圖片來源:Getty)

  雖說「有得諗」,但資源、土地從何來?吳志華說,乍聽之下,當時覺得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但返港後不久,康文署就拿出了一份計畫書給北京故宮,最終用了一年時間,讓這個夢落地生根。

  吳志華說,香港故宮的選址和設計均有巧思。其所處位置是很中心的地方,從港島的不少地方眺望維港,都能看到香港故宮。

  同時,從故宮外望,又有不同的景觀,搭配嚴迅奇的設計,在3個向外開放的中庭,地下層中庭望東看M+與九龍的繁華;中層中庭望南,欣賞維港潮平兩岸闊;高層中庭望西,可覽大嶼山落日餘暉。這一設計,正正透出香港故宮想帶給香港市民乃至世界遊客的意義:在這裏,讓一切融會交流,互動對話。

  延伸閱讀:香港故宮「最強後盾」 修復二人組延續文物生命

引入海外及內地人員 香港故宮注重國際化

  在香港故宮工作的人,除了本地港人,還有來自內地及境外的優秀人才。這些人幾乎是吳志華一個個找回來的,貫徹了他想要發揮香港國際化特色、促進世界文明對話的想法。

香港故宮吳志華03
香港故宮的工作人員背景非常多元化,正是文化交融的體現。圖為香港故宮副館長王伊悠為觀眾解說文物,來自內地的她有非常豐富的海外策展經驗。(圖片來源:Getty)

  吳志華認為,對世界說好中國故事並不容易,因為現如今很多人對中國抱有偏見、誤解甚至敵意,他們無法深入理解中國文化,其中一個原因是文字語言差異,另一個原因是認知差異。

  所以,讓有來自世界各地背景的人才在這工作,用他們在國外博物館工作時掌握的觀眾口味來調和,用一種世界通行的呈現方式來說好中國故事,是吳志華期待香港故宮可以帶來的社會意義之一。

香港故宮吳志華05
吳志華表示,希望香港故宮帶給青少年更多機會認識、欣賞中國傳統文化。(圖片來源:AP)

  「每件展出的故宮文物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展現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吳志華說,「香港故宮會以嶄新的策展手法,向中外訪客呈獻這些藝術珍品,與公眾分享它們背後有趣的故事。」

  延伸閱讀:香港故宮開幕 搶先走進9大展廳 精選珍品逐個看

香港賽馬會、香港體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

一文看清香港賽馬會行善百年 「體院」演藝學院是誰出資興建?|馬會故事

2025-03-11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大阪世博中國館

大阪世博|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走進中國館

2025-04-23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2025-04-18
「甩底」原來與吃有關?

  做人做事,最重要就是有交代、守信用。答應別人卻臨時失約,這種「甩底」的行為的確要不得。

  「甩底」,在廣東話當中有失約、失信於人的意思,原來這個說法與廣東的飲食文化有關。

  在古時,廣東人喜以瓦煲作煮食工具,特別是煮粥煮湯時便會用到。然而,瓦煲時間用得長了,煲底因長期受爐灶之火所燒,變得脆弱;重複使用後最終可能底部脫落,那麼原本在瓦煲中煮好的食物也因而傾倒出來,令原本餚煮的美食遭泡湯...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