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5-22
立軸式風車、水連九磨這些名詞現代人覺得陌生,但在古代,它們是常見的勞作工具,被記錄在「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中。在重慶,75歲的湯家祿用50多年,按照《天工開物》1:1復原了近30件古科技工具,讓古代智慧重現眼前。
與《天工開物》相遇 開啟古代科技探索之旅
1966年,湯家祿來到重慶某研究所工作。一次機緣巧合下,他看到山區農民通過木頭撞擊的方式榨取菜籽油,令他深感好奇。向農民細問,原來山區內還有很多不同的傳統農業生產工具,令他更有興趣一探究竟。
過去關於中國古科技研究的書籍極少,《天工開物》是當中其中一本最全面和詳盡的,於是湯家祿萌生了1:1復原書內工具的念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發明和製造,所以我們有這個任務,要把這個傳承下去。」
2004年,湯家祿帶着他的《天工開物》到全國各地進行考察。他用了三年時間先後去過四川、陝西、貴州、江西、浙江等地,拜訪了不少研究古科技的專家。
掌握了古科技的知識和圖紙後,湯家祿開始動手復原這些生產工具。雖然他從未學過相關技藝,卻能僅憑古書上的平面圖將一個個千百年前的古科技復原再現。
時至今日,湯家祿已經收集了200多張古科技圖紙。他還按照《天工開物》書中記載,1:1復原了漢代水連九磨、一牛八磨、舂車、水力糅茶機等20多件古科技工具。
其中最令他自豪的就是漢代水力鼓風機——利用水力作原動力,推動鼓風吹火的冶鐵裝置。這種機械用的力量少而效能大,發明時間更比歐洲早了上千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鼓風機,令人不禁讚歎中國古人的智慧。
為了這項復原工程,他還邀請了4位農民木工一起製作,他們農忙時則回家務農,農閒時就一起復原,30年來風雨不改。
用盡整副身家復原古代發明 傳承中國智慧
有人不禁猜測:有這麼多資金拿來從事復原工程,湯家祿肯定是個有錢人。事實並非如此。
湯家祿的經費源於自己的退休金和積蓄,買設備和材料的費用、農民木工的人工等等,大概就投入了40多萬元,除了自己的積蓄外,他還因此欠下債務。不少人表示不解,但他認為非常值得:「我自己花那點錢,我認為不是錢,因為我得到的東西遠超於它,我們可以向下一代傳播中國文化的發展史。」
除了研究和復原的工作,湯家祿還熱衷利用教育向大眾推廣古代科技。每到周末,不少親子團、遊客會到湯家祿的「古科技研發中心」,參與他「古科技大講堂」的講課。學生除了聽課,還可以親眼見識成品,動手製作模型。最忙的時候,「古科技研發中心」一天要接待1,200多名學生,湯家祿一天要講八九堂課。
湯家祿50年來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成立「古科技博物館」和生產古科技的基地,將農業生產工藝、紡織、風力、冶金、土陶、古代交通工具、古兵器都復原出來,展示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
好消息是,湯家祿多年來的願望終於要實現了,在國家的支持下,他很快就要啟程去北京準備建設生產基地,把幾千年燦爛的文化一點點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玩物不喪志 當手工木偶遇見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