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3-11
啟老為人的謙虛厚道,只要對他有點認識或有過接觸,很容易感受到和不難感受過。我與他接觸的20多年,他的謙遜,不管是身受與聞見的例子不少。
陳萬雄憶民俗學者鍾敬文游說啟老出傳記
一回,我在他家中與他正閒聊,二位長者陪同一個地方省份的出版社編輯到來拜訪啟老。其中一位是著名的民俗學研究先驅者鍾敬文先生。
這是我頭一回認識鍾先生,鍾先生時年近九十,身體健旺,精神矍鑠。鍾先生與啟老交情深往來密,他們間留下的詩文唱酬可見。還有一位年過七十的楊教授。我看來了一大幫客人,我與他談了也有二個小時,遂要向啟老告辭。
平日啟老見我忙,我說告辭他會親自送我出大門,到樓下,一再鞠躬道別。啟老一向待客如此,雖小輩如我亦如此,20年每次也如此。這回啟老示意不必急着走,再坐坐。老人家吩咐,我只好留下。
鍾先生與楊教授所以陪同出版社編輯人拜訪啟先生,原來出版社正策劃出版一套現代名家傳記,屬意啟先生是其中之一。客人說明來意,鍾、楊兩位老人家也為之說項。啟老聽明來意,一直婉拒。我清晰記得,啟老說過的一些話。如他說:「我一生很平淡,沒有什麼成就和建樹。外面關於我的傳記文章,都是人家寫的,我從沒有提供過資料和意見,真假虛實管不了。」他再認真的說:「外面署我名的書法作品,大多是假的,如果寫得好的多是人家的作品,寫得不好的才是我的作品。人家年輕力壯,自己血氣已衰,力不從心,自然不如人家寫得好。」
啟老一味說這些話,宏旨是不願意列入傳記叢書中。談下來氣氛有些尷尬。
楊姓教授出面勸說啟先生接受,啟老還是堅持不同意。話中楊教授吐出一句話,如何措辭我記不清楚了。意思是何必過分謙虛,過分了反會給人覺得虛偽。
陳萬雄:啟功引《禮記》指個人渺少 應懂得謙遜謹慎
這話一出,只見啟老立刻收起一直和藹微笑的態度,臉色一沉,我從來未見過啟老臉色如斯難看過。接着他提高語調,背誦了一段古文。我當時真真聽不明白他吟的一段什麼的古文。二位教授聽了也沉默不語。我見氣氛不佳,先行告辭,事後如何,我也不曉得了。
約三、四個月後,我再到北京探訪啟老,特意問起上次出版社見面的情形,並詢他那時他背誦的一段古文是什麼?他告訴我,原來他隨口背誦的是《禮記》中的一段話,回港我查閱過並記下存放着,寫此文時卻遍查不獲。原文意思說,天高地寬,人世源遠流長,一個人其實是渺小的,所以要懂得謙遜謹慎。
自聽過這次對話後,一方面驚歎啟老記憶力之強,能背誦書之多。更重要的,使我真正明白他一生為人的謙遜和誠懇,背後,有着強烈的文化理念和價值,並非一味的老好人。(五之二)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陳萬雄《讀人與讀世》,標題及分段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