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8-30
在幾千年的中國文明長河中,中醫藥以其博大精深、兼容並蓄,逐漸成為中華文化最為重要的載體。
「坐堂醫生」張仲景
說起中醫,就不得不提張仲景。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在中醫歷史上擁有重要作用,現代的中醫藥學不可不學的一本書。
東漢末期的瘟疫,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瘟疫加上戰亂、飢荒和各種天災,人口減少數千萬。在三國年間的大瘟疫中,誕生了許多名醫,他們抗擊瘟疫,挽救了眾多生命,並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理論和治療方劑。東漢末年名醫輩出,最有名的當數張仲景、華佗和董奉。
張仲景,東漢南陽人,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被稱之為中國的「希波克拉底」。相傳漢靈帝時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張仲景從小嗜好醫學,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和臨床實踐,醫名大振。在長沙任太守期間,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在料理政事之餘,還在大堂上坐堂行醫,為百姓施醫診病,挽救了許多生命。
為紀念張仲景,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舖或店裏給人看病的醫生統稱為「坐堂醫生」。後來,張仲景辭去長沙太守職位,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認真總結前人的醫學理論和經驗,廣泛收集民間驗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這部不朽的醫學巨著,並為中醫方劑學提供了發展的依據。不少藥方都是從它發展變化而來,對於推動後世醫學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現在南陽宛城有醫聖祠與醫聖山,醫聖祠前,參差排列著的石碑,體現著先賢生前身後的榮耀。
延伸閱讀:餃子原是古代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藥?
「外科鼻祖」華佗
同屬東漢時期的名醫華佗是世界上外科的「開山鼻祖」。華佗一生深入民間行醫,足迹遍布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精於內外科、婦科、兒科醫術,創造了麻沸散臨床麻醉藥,發現了用青嫩茵陳蒿草治療黃疸病的療法及用青蒿素治療虐疾的方法。
本欄之前曾走訪過位於許昌北村落的華佗墓。
「杏林春暖」董奉
另一位三國神醫董奉,自小學醫,秉承「懸壺濟世」的宗旨,為民救死扶傷,在抗擊瘟疫中不辭辛勞,救治了大量的病人。
在河南信陽爆發瘟疫中,他採用杏乾與「神仙茶」同泡的杏乾茶治療,不出一旬,疫情平息。
為了積蓄藥物,董奉對前來治病的人,分毛不收,只要求病患者栽種杏樹。病情輕微的人種植一棵,病重的人則種植五棵。不幾年就形成了很大一片杏林。誰來摘杏,就用糧食換,他把糧食都賑濟給災民。因為董奉醫德高尚,後人便稱頌中醫為「杏林」,稱德高望重的名醫為「杏林春暖」和「譽滿杏林」。
(作者三國歷史文化深度遊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epthtour、https://travelbyod.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