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潮|讓古裝成為潮流 風靡年輕人的漢服文化

撰文︰星落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大家比較常見的,有日本大和民族的和服、韓國朝鮮族的韓服,當地人在重要日子和節慶時,都會穿著傳統服飾作為禮服。你又有沒有想過,我們華夏民族的傳統服飾是甚麼呢?中國內地早年出現漢服文化復興運動,近年古裝更成潮流,不但興起在古迹名勝穿著整套漢服散步拍照,在各大社交媒體上,「#漢服」也成為熱話,甚至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棄時裝而穿漢服。最近,這股漢服熱已蔓延至香港,究竟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時尚」風潮為何備受年輕人追捧?這次的漢服特輯,將多角度剖析漢服潮流與漢服文化復興。這一篇,我們先認識甚麼是漢服。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漢服-A-林心如-美人心計
林心如在劇集《美人心計》中飾演「一代賢后」竇漪房,她梳了一頭漢朝髮型,配上素雅妝容,盡顯溫婉古典之美。(網上圖片)

甚麼是漢服?

  說起漢服,你會想起怎樣的古代服飾呢?內地電視劇《大漢天子》黃曉明飾演漢武帝劉徹的天子服?還是《美人心計》中林心如飾演竇漪房的華麗襦裙?其實,漢服並不是單指「漢朝的服裝」,雖然至今並沒有官方定義,而學術界對於何謂漢服亦有不少爭議,不過,現時一般對漢服的解釋,是泛指由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起,至明末清初的漢人或漢民族傳統服飾。可以說,漢服是華夏民族文明的縮影,作為華夏民族衣飾的統稱。 

  延伸閱讀兩會倡設漢服日 一套服飾蘊藏幾多文化遺產?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漢服-A-5
漢服泛指由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起,至明未清初的漢人或漢民族傳統服飾,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圖為黃帝垂衣裳立宮宅。(網上圖片)

  漢服經幾千年的發展,歷多個朝代的洗禮,其剪裁、款式,以至布料、顏色等,都受到當時特有的政治、社會文化等因素影響,因此不同朝代的漢服各有特色。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漢服-A-3
古代以人物為主題的畫作,描繪了漢服的樣式,均是研究漢服歷史的重要參考。例如唐代的《簪花仕女圖》描繪唐代或五代十國時期的嬪妃,畫中女子穿著低胸長裳、寬服大袖、高髻、簪花、頭插步搖,正顯示當時的審美觀。(網上圖片)

了解真正的漢服

  透過出土文物、古代的人物畫、詩詞歌庫,不難看到各朝代的服飾。最廣為人知的,例如秦代始皇帝崇尚五行學說,認為大秦屬於「水德」,崇尚黑色,因此秦代的皇帝服飾以至將士的衣服皆以黑色為主。

  到了唐朝,由於社會風氣開放,女性服飾亦比其他朝代大膽,衣裙普遍坦領,衣飾亦最為色彩艷麗設計奢糜,突顯女性體態的美。 

  而到了理學思想盛行的宋代,社會風氣保守,崇儒尊道,崇尚簡樸的審美觀,服飾亦因而變得簡約樸素,布料多用清淡素雅的顏色,如青綠色、藍色等。

  延伸閱讀唐俑復活?《唐宮夜宴》再現盛唐時期中國文化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漢服-A-2
「寬衣博袖」:典型漢服,特別是貴族、官員和士人的服飾,一般較為寬闊,所用布料遠多於覆蓋身體的需要,衫袖又寬又長,不僅袖徑寬大,袖子也十分長,使穿衣者垂手時不露出來,當中禮服的衫袖長度竟是手臂的1.5倍,可達四呎。而日常便服、軍事服裝的袖則較窄。(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歷朝歷代的服飾都有差別,而同一朝代不同社會地位的人,所穿的服飾亦大相逕庭。原因是自夏商周起,冠服制度逐步成形,穿衣戴帽,以至飾物髮型,均因社會地位而各有不同。因此漢服的剪裁、款色、風格等實在是千變萬化。不過,總括來說,漢服主要保留了「交領右衽」、「繫帶固定」、「大襟」、「寬衣博帶」等特點。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漢服-A-1
漢服的 「交領右衽」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則是指衣襟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繫帶,將右襟覆於內,在外觀呈「y」形。(網上圖片)

當漢服成為潮流

  時至今日,在漢服復興運動中,現代「漢服」的審美和款式,有經過考證而重現古代樣式的漢服,亦有由漢服運動參與者、漢服愛好者所想像的款式。漢服在復興的過程中,不斷融入時尚元素、歷史想像,產生了豐富的變化。

  下一篇,我們將了解漢服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發展,並會探究漢服愛好者的理念,以及他們對於穿著漢服的心得。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漢服-A-4
明代婦女的服裝以襖裙或衫裙為主,亦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鮮樣式,衣服多變,款式做工技藝要求高。圖為孔府藏明代襖裙。(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漢服潮】復興華夏文化 漢服KOL的一場漢服婚禮

  延伸閱讀【漢服潮】專訪漢服香港:當香港年輕人遇上傳統華夏服飾

相關標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1:46

漢服潮|復興華夏文化 漢服KOL的一場漢服婚禮

1:49

中國文化|上海豫園九曲橋 木橋變水泥橋見證歷史

1:43

中國旅遊|「活的自然博物館」廣東肇慶鼎湖山 感受佛教文化

1:38

中國旅遊|廣東肇慶出米洞觀太極陰陽天象 洞內古廟屹立1300年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馬面裙爆火成新年「戰袍」 山東曹縣狂賺3億?

網紅新中式糕點店 為何「永遠在排隊」?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漢服潮|讓古裝成為潮流 風靡年輕人的漢服文化

醒獅酥

醒獅「活」了?創新中式麵點「醒獅酥」走紅網絡

tea'stone

茶館中的星巴克?深圳新式茶館tea'stone這樣令年輕人迷上喝茶

1:19

角色外觀?節日活動?《王者榮耀》特殊方式傳承非遺文化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