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4-29
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逾百萬軍民跟隨國民黨退守台灣,自此大陸和台灣中斷接觸,關係冰封。直至改革開放後,1993年大陸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即「海協會」)和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即「海基會」),兩個民間代表機構進行了「汪辜會談」,大陸和台灣的關係才正式向前邁出一大步。
台灣老兵大陸探親 促成改革開放後汪辜會談
1950年代,大陸和台灣的戰鬥未有完全停止,1958年至1978年不時在金門一帶隔海炮戰。
直到1979年大陸改革開放,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停止金門炮戰,開放「兩岸三通」和增加互相交流等。雖然當時大陸和台陸的關係尚未解凍,但民間交往開始頻繁。
1982年,有台灣老兵以探親為理由,途經香港、廣州等地,回到離開了30年的故鄉,之後台灣出現爭取老兵返鄉運動,引起社會很大反應。1987年10月15日,台灣允許民眾往大陸探親。民間交往漸多,需要有機制處理這類回鄉探親事宜,因此促成了「汪辜會談」。
延伸閱讀:老兵返鄉 兩岸破冰台灣開放探親
不過,大陸和台灣是相隔40多年的首次正式接觸,在選擇合適的會談地點並不容易,後來在時任新加坡國務資政李光耀斡旋下,大陸和台灣都接受前往新加坡舉行歷史性的「汪辜會談」。
改革開放後汪辜會談 大陸台灣「一個中國原則」上交換意見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大陸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台灣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進行了3日會談,大陸和台灣在「一個中國原則」(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上表達和交換了意見,最後達到「求大同,存小異」,被稱為「九二共識」。此外,雙方又簽署了四項事務性協議,開展經濟、科技、文化交流等合作,以及建立處理大陸和台灣事務的機制,也加快了民間交流的步伐,意義重大。
延伸閱讀:兩岸三通12周年 重溫台灣老兵回鄉歷史
兩岸達成「九二共識」後,大陸和台灣關係解凍,開始和平發展,增進互信合作,恢復交往和溝通的共識,各類經濟活動、民間交流更加頻密,是大陸和台灣關係的一個里程碑。從中,也為大陸和台灣往後的進一步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