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2-26
本文基於溫鐵軍就中俄在2024年5月16日簽訂聯合聲明所發表的評論講稿,原標題為《溫鐵軍:中俄加強農業合作有何深意?》及《中俄農業合作,對世界格局的深遠影響》。溫鐵軍藉着中俄雙方在遠東開展農業示範園,向讀者深入淺出講述糧食市場與糧食安全的關係, 以及糧食金融化如何演變成國際社會的戰略武器。
溫鐵軍:中俄推展農業合作 威脅美國糧食期貨投機商
中俄的這個聯合聲明,推動農業發展的這個部分,這部分描述應該是很重要的,因為它能夠使得糧食不斷地增加,那它就會客觀上影響美國人做多的糧食期貨投機商,影響他們的利益;但好處呢,卻是世界上大多數低收入國家可以得到相對比較便宜的糧食供給了。
對這個世界有好處的事情,一定對大型的跨國投資資本不是好事。那他們的利益受到影響,往往就會派生一系列的後續的所謂「安排」;那這些安排,很可能直接影響的是這一帶本來相對比較和平的環境。
掌控糧食市場就等於掌控糧食安全,金融資本和糧食直接結合,就和糧食的貿易、特別是和糧食的期貨貿易直接結合,就出現了金融化的導向;這個導向就跟國際上這些壟斷性的大投資集團直接相關了。因此它當然就變成了戰略武器,客觀上這是一個方面。
延伸閱讀:溫鐵軍:5.16中俄聯合聲明 如何緩解中國對糧食安全的關注?

溫鐵軍回顧美國借量寬印鈔 把經濟問題轉嫁他人
另外一個方面,已經發生過的歷史經驗也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因為2008年美國爆發華爾街金融海嘯,當時的美國採取的叫做超級量化寬鬆,就是短時間內大規模增加流動性,就大規模印鈔了。
39,800億美元,我印象裏,就接近4萬億美元的貨幣增發,其中超過一半以上,我印象裏當時有個討論,也有人提供過這個數據,說60%以上的新增的美元流動性進入了大宗商品市場,那這樣呢,就等於實際上把那些世界上緊缺的、這些容易漲價的這些物資,迅速地把價格翻了多少倍:譬如石油當時翻了4倍以上,糧食價格翻了倍,鐵礦石價格翻了3倍,所以客觀上就造成了所有的從事實體生產的國家和民生需求非常逼切。
你不可能減少民生需求,這些國家叫做輸入型通貨膨脹,或者簡單說叫進口通脹。進口通脹,就意味着這些國家替美國消化了過剩的大量增發的美元。
也就是美國自己不發生通脹,是因為這大部分增發的過剩美元,流向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也就意味着美元的潮汐收割佔的第一道便宜,是把美元輸出到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造成了其他國家替他消化通脹,那就其他國家承擔了美元過量增發的巨大代價,用這種方式救了美國的金融資本。對吧?所以美國迅速地走出一個V型反彈。
很多人就說,美國它的經濟增長的實力雄厚。大家有很多正面的評價。但是很少有人注意,這個代價實際上已經轉移到了實體經濟的國家和民生需求緊逼的國家。

溫鐵軍:糧價急漲演變社會衝突 顏色革命由此而起?
2008年一過去,聯合國糧農組織宣布甚麼呢?2008年,全世界有38個國家進入飢餓,我們叫做38個飢餓國家。甚麼原因?量化寛鬆。華爾街金融海嘯配套發生量化寬鬆,造成大量貨幣進入糧食市場,造成糧食緊張的局面。
再進一步,為甚麼它牽涉安全問題?我們也都知道,就在2008年年末到2009年年初,因為這些國家進口糧食的能力有限。進口糧食你得有外匯收入啊!
那你外匯這時候,在世界遭遇到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各國都是輸入型通脹,各國的需求都下降,國際貿易也減少,外需全面下降,進入到叫做全球經濟危機這個階段。這些糧食生產有限,出口又能力下降,因為世界不景氣嘛!那於是乎這些國家就外匯短缺,外匯短缺就無力支付進口糧食的成倍價格上漲的那個代價。
這個成本上升了,於是這些國家無力供給本國的普通老百姓的糧食需求。有供給呢?也得是加倍的價格,於是老百姓吃不起。正常情況下,老百姓還能維持生存;吃不起就意味着民怨沸騰,很可能演化成社會危機。這時候再有個別,譬如說海外資助的這些外國代理人組織,那就製造一點街頭事件,就出現了整個這些進口糧食的這些低收入國家,出現了所謂「顏色革命」。
就集中在甚麼呢?集中在地中海南岸,就北非這一片。這就客觀上產生了這一帶的社會動蕩,演化成了暴力衝突,各種各樣的社會事件都在這發生。
所以我們從這個角度看呢,一個糧食問題只要它被金融化,就大的跨國資本投資介入,就形成了世界範圍內的從經濟到政治的、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的嚴重的危機局面,也就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四之三)
(轉載自國仁全球大學堂@YouTube,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
延伸閱讀:溫鐵軍看中國對西方金融資本的貢獻與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