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3-23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總理周恩來逝世45周年,在其任內,一直希望推動中日友好;而日本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就是日本民間致力為中日友好而努力奔走的有心人,多年來親自來訪中國不下10次,與周恩來總理建立深厚友誼。在1976年,池田大作得悉周恩來總理逝世後,寫了不少緬懷周恩來總理的文章,以表其追思之情。
池田大作解讀周恩來 人民互信建真正中日友好
其實,早在10年前周恩來總理已經託人傳來鄭重口信,並與我們保持聯繫。他們就是政治家高碕達之助、作家有吉佐和子等日中友好事業上的前輩。總理的關注點在於「創價學會是扎根於民眾而建立起來的團體」。「走入民眾,與民同在」正是總理的座右銘。
此外,總理還重視我們學會在戰時因抵抗日本軍國主義而遭到鎮壓的歷史。總理的着眼點在於「對方能否超越國家主義」。關於日中友好關係,總理終究是以民為本來着想。一紙條約,容易生變。總理的想法是:「只有樹立民眾彼此真摯的理解、信賴關係,才能有真正的中日友好。」
延伸閱讀:毋忘初心 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
我在1968年提出的《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的基本精神,亦與此同出一轍。兩國人民才是真實的,只有將觀點放在「民眾與民眾」而不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才能突破現狀。我的倡言受到猛烈抨擊,有些人批評:「宗教領袖何必要繫『紅領帶』。」
時值1970年3月,政治家松村謙三先生力勸我一同去中國。我回答他:「感謝您的美意,但我是個宗教家,而創價學會又是個佛教團體。復交要在政治層面解決。我會請我創辦的公明黨人員訪華。」他說:「有關池田會長與公明黨的事,我會一一秉告周總理。」
周總理信賴公明黨,託付以恢復日中邦交的搭橋工作,身為創黨人的我來說,是個永垂不朽的榮譽。
池田大作讚歎 周恩來病中仍盼世界平等互助

攝影完畢,總理說了聲「請到這邊」,然後走在前頭為我們帶路。我看着他的背影,透過人民服,我感到總理明顯消瘦了。總理只靠一股魄力站在那裏……我怕人多會影響他的身體,決定只我和妻子兩人進入會客室。
室內毫無裝飾,或許是因顧慮總理的眼睛,光線也相當微弱。會談之際,為了不讓總理勞累起見,我盡量少說話。總理談及許多方面,但當中一貫的是對21世紀的熱切展望。當時,總理心裏惦念的是自己死後的事。
「20世紀最後的25年,對世界來說是最為重要的時期,因此所有國家必須站在平等的立場互助合作。」,「但願在剩下的25年裏,為了亞洲與世界的和平鋪上堅固不摧的軌道,並完成21世紀的中日友好事業……」。我把這番話全當作總理的「遺囑」。
延伸閱讀:鄧小平高瞻遠矚 中日關係友好發展
池田大作回憶周恩來 預示中國富起來
總理曾經說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膚色,四海之內皆兄弟。到那時帝國主義不存在了,世界大同了,不過,這大概要到21世紀以後才可以看到。我是看不到了……年輕的人有希望看見。」
總理還向我說:「正因為你還年輕,所以我重視與你的友誼。」當時總理76歲,我46歲。總理又說:「中國決不做超級大國。」總理心裏懷有一個信條就是:「假使將來中國變成超級大國,在世界上稱霸,請世界人民與中國人民連手打倒它。」
「當今,中國在經濟上尚不富裕」我相信這句話的背後包含着一種深切的決意,就是:中國決不甘於現狀,今後中國定將脫胎換骨。
會見之後第二個月,總理宣布了邁向21世紀的「四個現代化」基本路綫,一定要使心愛的人民富裕起來……這就是總理在政治上的遺囑。(八之四)
(轉載自池田大作中文網《中國周恩來總理》,標題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