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編輯︰紀小廷

  說敦煌,常書鴻是繞不開的一個名字。留法時曾被稱為「中國油畫家第一人」的他,放棄大好前途和優渥生活,隻身返回敦煌,成了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

  「哪怕以後為它死在這裏,也值!」常書鴻與莫高窟一眼定情,從此便在大漠中做了一輩子的「敦煌癡人」。

巴黎求學 「中國油畫家第一人」

  常書鴻自幼習畫,大學畢業後留校杭州,成為一名美術教員。1927年,他攜妻子陳芝秀遠赴巴黎,到法國里昂國立美術學校學習西洋油畫,那時他就展露出不俗的繪畫天賦。

常書鴻回國01
1933年,常書鴻一家在巴黎,當時常書鴻在法國畫壇已頗有名氣。(網上圖片)

  巴黎時期,常書鴻可謂如魚得水。他常參加藝術活動,出入各類沙龍、展覽,和留法的藝術學子成立「中國留法藝術家學會」;作品也頗受重視,曾獲得當時學院派最權威的巴黎春季沙龍金銀獎,其油畫《葡萄》《沙娜像》《裸婦》也被法國各大博物館收藏。

常書鴻回國02
《G夫人像》是常書鴻在法國里昂國立美術學校的畢業作品,該作品獲得全校畢業生第一名。(網上圖片)

  留法10年,有人稱他是「中國油畫家第一人」,說他若一直在巴黎畫下去,一定會成為世界級藝術家。

  不過此時,一本畫冊改變了他的命運。

初遇敦煌 深感震撼和慚愧

  1935年,常書鴻在塞納河畔的舊書攤上,偶然翻到一本敦煌圖錄,這是1907年法國探險家伯希和從中國甘肅敦煌石窟中拍攝來的。

常書鴻回國03
法國探險家伯希和所著《敦煌石窟圖錄》,對莫高窟進行了測繪、攝影以及文字記錄。(網上圖片)

  圖錄令常書鴻大感震撼:「奇迹,這真的是奇迹!我是一個傾倒在西洋文化上的人,如今真是慚愧,不知如何懺悔,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竟不知我們中國有這麽大規模、這麽系統的文化藝術!」

  後來,他又在法國吉美博物館看到伯希和從敦煌藏經洞擄去的大量唐代絹畫,感到痛心疾首之餘,保護中國本土藝術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他對已經習慣安逸日子的妻子說出心聲:「巴黎雖好,非久留之地,我的理想是將來能讓全世界的人像知道巴黎一樣知道敦煌,讓全世界的人像喜歡巴黎一樣喜歡敦煌,這個理想只有回祖國去才能實現。」

毅然回國 「我們非去敦煌不可」

  一年後,常書鴻帶着妻女回到了戰火紛飛的祖國。他輾轉不同城市,來到重慶一間藝術學校教書。剛安頓下來,就被推選加入敦煌藝術研究所籌委會。

  在戰亂中,面對「要人沒人、要錢沒錢」的局面,常書鴻靠舉辦個人畫展籌集經費。西行計劃有些眉目後,他就提出要把研究所所址設在敦煌,而不是其他人所提議的蘭州:「蘭州離敦煌有一千多千米,這麼遠,怎麼搞保護又如何搞研究呢?我們是非到敦煌去不可的!」

常書鴻回國04
常書鴻一家初到敦煌。(網上圖片)

  出發前,常書鴻先後拜訪了梁思成和徐悲鴻。徐悲鴻對他說:「書鴻,到敦煌去是要作好受苦準備的。我們從事藝術工作的,就是唐三藏,就是死活也要去取經的玄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抱着入虎穴的心情,常書鴻一行人前往敦煌。

前往大漠 「為它死在這也值」

  那個年代去往敦煌並不容易,常書鴻和同伴一路上吃盡苦頭,用獸糞生火、捏着鼻子喝水、皺着眉頭啃麵食……這些是家常便飯。

常書鴻回國05
1954年,常書鴻在莫高窟峭壁上指導工作人員維修樓道。(網上圖片)

  但當看到敦煌的洞窟和壁畫時,常書鴻感到路途艱辛不值一提。在給妻子陳芝秀的信中,他寫道:「從看到它的第一眼起,我就在心中說,哪怕以後為它死在這裏,也值!」

常書鴻回國06
20世紀50年代,常書鴻在敦煌研究文物研究所辦公室工作。(網上圖片)

  到了敦煌,他帶領同行者開始了深入的調查研究,他感歎到:「我原來是那麼崇拜西方的藝術大師,現在我以尊崇無名的中國民間工匠為榮,這就足可以說明敦煌藝術那無法抗拒的魅力。」

  因着這股魅力,常書鴻在敦煌一留就是一輩子,用盡一生在此守護。

  延伸閱讀:中華文化守護者「敦煌女兒」樊錦詩

  延伸閱讀:《敦煌:生而傳奇》:劇情式紀錄片 揭秘敦煌傳奇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水稻專家楊華德 用中國技術解決非洲吃飯問題

2024-04-15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2:06

「再造」莫高窟 保育大漠中的中國文化

2020-11-05
2:48
當代中國-中國藝術-中國文化-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世上最完整佛教藝術寶庫

2021-10-25

《敦煌:生而傳奇》:劇情式紀錄片 揭秘敦煌傳奇

2021-10-01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2024-04-22

735個洞窟

敦煌莫高窟洞窟有咁多種?

2023-10-29
2:13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敦煌-樊錦詩

中華文化守護者「敦煌女兒」樊錦詩

2020-12-23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憶堅守敦煌莫高窟的前輩們

樊錦詩憶堅守敦煌莫高窟的前輩們

2021-11-01
2:06

「再造」莫高窟 保育大漠中的中國文化

2020-11-05
2:48
當代中國-中國藝術-中國文化-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世上最完整佛教藝術寶庫

2021-10-25

《敦煌:生而傳奇》:劇情式紀錄片 揭秘敦煌傳奇

2021-10-01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2024-04-22

735個洞窟

敦煌莫高窟洞窟有咁多種?

2023-10-29
2:13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敦煌-樊錦詩

中華文化守護者「敦煌女兒」樊錦詩

2020-12-23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2025-04-18
1997年4月24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邊境裁軍協定

中俄哈吉塔五國簽署邊境裁軍協定

受人二分四  

  「受人二分四,做到索晒氣!」相信這兩句話也是不少香港打工仔心聲,作為「全球最累城市」排行榜長期穩佔前列位置的城市,香港人每周工時長也常見。工時長,又要受老闆氣,無非就是為了薪水。

  「受人二分四」是一個廣東俗語,意思就是受僱於人,當中又有打工時吃苦的含義。那麼,「二分四」是怎樣的一道算式?

  「受人二分四」的說法,始見於廣州茶樓。

  在清末時期,廣州的茶樓生意相當興旺。由於客人多、生意好,因此酒樓需要聘用大量雜工,而他們的月薪大約為1元。當時1元即是1個銀元,1個銀元重七錢...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