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春節 堅守崗位「只為他人過好年」

編輯︰紀小婷
撰文︰鹿雨

  2021農曆新年就快結束,不同於香港的短暫假期,內地的打工仔過年享有法定7日連假,一些私人工廠甚至會等到過完正月十五的元宵再開工;學童放假、農耕冬休,可謂「舉國歡度佳節」。然而每年總有一些人,捨棄全家團聚的溫馨而堅守崗位,為社會的正常運轉無私奉獻。 

警察夫妻過春節 留守杭州幫助抗疫 

堅守崗位過年01
新年假期一般打工仔都放長假,但不少小人物仍然堅守崗位,保證社會有效運轉。圖為一對年輕情侶,過年期間堅守交通警察的崗位。(網上圖片)

  王濤和吳馥庭是浙江的一對民警夫妻,2016年一起從警官學院畢業後,各自奔赴自己在杭州和金華的崗位。

  兩人平時就離多聚少,去年除夕夜,王濤在轄區內逐戶排查新冠疑似病例,吳馥庭則在高速公路上進行檢疫測溫。 

  今年過年,兩人又決定「就地過年」,留在各自崗位上服務好轄區居民:王濤給社區裏面的老人送上防騙小貼士,吳馥庭則忙着疫情防控檢查。

  兩座城市,兩份責任,他們遺憾去年沒能一起看場電影,約定好「等春來我們再團圓」。 

 20歲動車機械師 春節晝夜不停確保列車零故障 

堅守崗位過年02
雲南一位動車機械師,只有20歲的年紀,依然選擇在崗位上度過新年。(網上圖片)

  20歲的程艷琪是雲南省年齡最小的女動車機械師,今年迎來了工作後的首個春運。

  白天動車在鐵路上飛馳,運送南來北往的旅客;晚上列車逐一入庫,等待地勤機械師們檢修。程艷琪的工作與夜晚為伴,負責動車車底、車側及轉向架的狀態檢查。 

  即使在春城昆明,冬夜仍然很冷,程艷琪的工作不能戴耳罩和手套。她總在動車剛開進庫時趁「发動機還熱乎」立馬跑進車底檢修溝,借着余溫開展作業。春運期間,她明顯感覺到進庫動車增多。「要忙而不亂,必須確保每列車都零故障出庫」,程艷琪坦言這是心理挑戰,不過為了實現自己「承擔更複雜技術工作」的理想,她仍然是認真努力地堅守工作崗位 

護士長連續10年春節當值 讓同事回家過年  

堅守崗位過年03
疫情之下,最少不了的就是醫護人員,幾乎每個城市每間醫院,都有醫護人員在崗位上繼續提供服務。(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2009年參加工作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產科二病區護士趙新「印象中只有休產假時,才回家過過年」,假期上班在醫院的產科一直都是常態。就在剛過去的大年初一,安徽宿州蕭縣人民醫院普外科護士長邱影仍堅守在崗位上。臨近年關,科室里仍有29名住院病患,按照醫院要求,每天都需要8名醫護值班。 

  作為護士長,邱影已經連續十多年安排自己年初一值守。

  她說其他護士的孩子都小,平時大家工作太忙,希望讓她們這天回家好好陪家人。做了29年護士,談及對2021年的期望,她說:「因為疫情,過去的2020年醫護人員都度過了特別艱難的一年,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疫情能夠盡快結束,大家一起過個好年」。 

  這些一個一個的小人物,雖然沒有鎂光燈,也沒有大舞台,但他們都默默在自己的崗位中付出努力,即使春節這個中國傳統的重要時刻,他們都選擇堅守在最前線,為的,就是讓更多人過上一個平安快樂的團圓年。

相關標籤

正月十八:十八落燈 人家啖麵

  農曆正月十八,《儀徽歲時記》有這樣的記錄:「十八落燈,人家啖麵」。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一天被稱為「落燈日」,意味着燈會結束了,繁華熱鬧的元宵節過去了,過年也正式結束了。按照習俗,人們會將各式懸掛的燈籠取下來,收好以備來年再用,這個過程就叫「落燈」。

  又有俗語說:「上燈圓子落燈麵,再吃圓子等明年。」意思是說,上燈(元宵節)時要吃湯圓,而到了落燈這一天,人們會選擇吃麵條,寓意新的...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中國環保-青海愚公

「愚公」移走垃圾山 57歲牧民投身中國環保30年

2021-03-13

小人物的春節 堅守崗位「只為他人過好年」

2021-02-25

中國民工 創世界工廠神話

2020-11-10
1:27

中國醫療的平凡英雄 只收一元的鄉村醫生

2021-03-06
1:39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

中國首位女指揮家 91歲堅持工作傳揚中國文化

2021-01-12
當代中國-中國教育-鄉村教師葉連平

奉獻中國教育40年 92歲山區教師成「不滅燭光」

2020-12-29
當代中國-中國新聞-眼科醫生陶勇

遇襲獲中國新聞關注 眼科醫生化悲憤為正能量

2021-01-16
中國環保-青海愚公

「愚公」移走垃圾山 57歲牧民投身中國環保30年

2021-03-13

小人物的春節 堅守崗位「只為他人過好年」

2021-02-25

中國民工 創世界工廠神話

2020-11-10
1:27

中國醫療的平凡英雄 只收一元的鄉村醫生

2021-03-06
1:39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

中國首位女指揮家 91歲堅持工作傳揚中國文化

2021-01-12
當代中國-中國教育-鄉村教師葉連平

奉獻中國教育40年 92歲山區教師成「不滅燭光」

2020-12-29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創歷史 年少成名曾迷失毀前途

23小時前

影視巨星

謝霆鋒

謝霆鋒啟德開騷 香港歌手第1人 影視商界齊頭並進

2025-05-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創歷史 年少成名曾迷失毀前途

23小時前

影視巨星

謝霆鋒

謝霆鋒啟德開騷 香港歌手第1人 影視商界齊頭並進

2025-05-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金像獎2025|劉青雲四奪影帝 《九龍城寨》橫掃9獎成最大贏家

2025-04-28
大阪世博中國館

大阪世博|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走進中國館

2025-04-23

高鐵話你知之五|坐高鐵不想被噪音騷擾?有靜音車廂

2024-03-11

高鐵話你知之六|高鐵為何很少「通宵車」?

2025-01-24

高鐵話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鐵為何不載客?

2025-02-05

高鐵話你知之一|列車座位為甚麼沒有E?

2023-12-04

高鐵話你知之二|買了無座票=全程站?「三色燈密碼」幫你找空位

2023-12-26

高鐵話你知之三|高鐵月台「彩色地標」要怎樣看?

2024-01-03

高鐵話你知之四|高鐵為何沒有安全帶?

2024-01-22

高鐵話你知之五|坐高鐵不想被噪音騷擾?有靜音車廂

2024-03-11

高鐵話你知之六|高鐵為何很少「通宵車」?

2025-01-24

高鐵話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鐵為何不載客?

2025-02-05

高鐵話你知之一|列車座位為甚麼沒有E?

2023-12-04

高鐵話你知之二|買了無座票=全程站?「三色燈密碼」幫你找空位

2023-12-26

高鐵話你知之三|高鐵月台「彩色地標」要怎樣看?

2024-01-03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一條問題分高下

2025-05-02
2008年5月8日
北京奧運聖火珠穆朗瑪峰頂峰

北京奧運聖火珠穆朗瑪峰頂峰點燃傳遞

蛙是朵趙冷

  「從未怨過命,一生都打拼。蛙是朵趙冷!」這是電視劇《我來自潮州》主題曲的歌詞,最後一句:「蛙是朵趙冷」,是用潮州話唱出,即「我是潮州郎」。

  資料顯示,在香港的潮州人約有70至80萬人,一些潮州富豪如李嘉誠白手興家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蛙是朵趙冷」(我是潮州人)、「架己冷」(自己人)等潮州話,大家都可能略有所聞。

  《我來自潮州》這套電視劇,也是以當時亞洲電視主席林百欣的生平做藍本。林百欣原籍廣東省潮陽縣,以製衣業起家,後來涉足地...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