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巴是傻瓜? 中国不同地方的不同方言,对于“傻瓜”有不同的称呼,“潮巴”就是其一。 傻瓜,意思就是糊涂而不明事理的人,通常用来开玩笑或骂人笨。而在山东的东部,傻瓜的方言说法就是“潮巴”。潮巴的普通话读音是chao ba,这个方言词语其实没有一个统一写法,因此在字面上有“超吧”、“朝吧”、“朝霸”等的写法。 在山东东部地区,人们会以“潮”来形容一个人“傻”、“缺心眼”、“犯迷...
“一锅熟”与 “一锅端” “一锅熟”是广东俗语,从字面看,就是将所有食材放在一个锅中烹调,直至煮熟为止,实际却有“同归于尽”的意思。 在电影情节里,贼人被警察重重包围时,为求自保,贼人将手枪指向附近的火水桶,大喊“唔好行埋嚟,否则同你哋一锅熟。”贼人若是开枪射向火水桶,定必引发大爆炸,周遭的人可能也会葬身火海,同归于尽。 类似的词语还有“一锅端”,不过两者意思有少许不同。 “一锅端”比喻一下子全拿出来,没有剩余,或一下子全...
老幺与老疙瘩 广东人经常会说一句话,叫做“孻仔拉心肝”,意思就是家中年纪最小的儿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对他们的关爱程度犹如心肝被拉扯的感觉。 其实在不同方言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分别是“老幺”和“老疙瘩”。“幺”的意思是最小,是象子初生之形。麻将中的幺九牌也就是一(数字最小)和九(数字最大)的合称。 而在东北地区,有一种更有趣的说法——“老疙瘩”。 疙瘩这词在《老残游记》用就有用到,原指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在东北方言中则...
大龙凤 “大龙凤”原本跟广东传统艺术——粤剧有关,但后来却变成了“做场好戏来骗人”的意思,为何会这样呢? “大龙凤”,其实是香港六十年代初一个粤剧团的名字。由何少保做班主,红伶包括麦炳荣、凤凰女和谭兰卿。这粤剧团有几出拿手好戏,包括《凤阁恩仇未了情》、《蛮汉刁妻》、《痴凤狂龙》等。 这些粤剧的特色,多是大锣大鼓、大吵大闹的,气氛热闹,观众们看得十分投入。后来,人们就喜欢以“大龙凤”来形容一些大吵...
当家才知盐米贵 出门才晓路难行 形容年青人不知生活艰难,会说“吃米不知价”。旧时民间谚语,有一句意思与之相当的,你又知道是什么吗? 这一句便是“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意思就是说,孩子长大成家后,面对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就会知道盐米等生活用品并不便宜,以此告诫孩子不要养成浪费的坏习惯。 以前农村没有马路没有车辆,都是不平坦的泥巴路,一般人无论到哪里都是靠双脚行走。因此,昔日长辈就以“出门才晓路难行”来训示后辈...
白鼻哥是何许人? 白鼻哥是何许人? 白鼻哥,也叫白鼻。原指传统戏曲的丑角(三花脸),因用白粉涂鼻,俗称白鼻哥或白鼻。 在传统粤剧中,白鼻哥的角色多为反派,例如作为才子的反衬,上京考试而榜上无名,下场时说:“今科不中,明科再来。” 后来,“白鼻哥陪考”就用来比喻考试失败之人。 其后,白鼻哥又泛指无能之辈瞎凑热闹,永远是陪衬角色...
消失的俚语|放水 有没有试过考试前夕,老师格外开恩,把贴士公开给学生?这个时候同学会形容老师在“放水”。“放水”即放行、放过的意思,那它的由来又是怎样的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公职人员贪污的情况十分严重,消防员也不例外。 那年代遇上火警时,消防员抵达火场后第一件事不是救火,而是找事主、店东或负责人索贿,要先收到贿款才开喉救火。当时便有一句流行语:“有水开水放水,冇水收水散水”。 这个“水”,就是金钱的意思,而“放水”就因此有“给人方便”的含...
消失的俚语|棚尾拉箱 要形容一个人临时失场,会说他“甩底”,而粤剧界则有一句特别的词语,叫做“棚尾拉箱”。 从前做粤剧大老倌的都有私人的戏服、化妆等用品,会存放在一个大栊箱内。每当演出时,会随身带到戏棚或戏院。当偶然有大老倌发脾气拒绝出场时,会立即走到剧棚尾将自己的木拢箱拉出来离去,因此就有“棚尾拉箱”的俚语出现了。 对于戏棚来说,大佬倌霸气失场是娱乐界的大事,因此“棚尾拉箱”,就是指重要的人临时爽...
消失的俚语|新泽西 遇到商店店员抬高售价,会听到有人说“食水深”。“食水深”现在还经常听到,但原来它还有前一句的,就是“新泽西”了。“新泽西,食水深”,你听过没有? 在香港大约50年代左右,美国曾有一艘主力舰来香港,这艘舰只名为“新泽西号”。 因为“新泽西”号排水量非常大,深入海水好深,虽然维多利亚海港出名水深港阔,但仍然没办法让它驶入香港海港,只能够停在鲤鱼门外供人参观。因为排水量大,“食”水好深,因此便有“新泽西,食水深”的说法。 除了这个很正常的说...
消失的俚语|白头摩罗 开埠之初,香港人经常称印度人为“摩罗差”,现在这个称呼已很少听见了,而用“白头摩罗”一词的更是少之又少。什么是“白头摩罗”呢? 不少印度人会在头上围上白色的头巾,他们本来已被称为“摩罗差”,加上白围巾也就顺利成章成为“白头摩罗”了。 当时这些“白头摩罗”,多从事放小额贷款的工作。他们不算是借贵利,只是借贷三几亳子予劳苦大众;又由于他们经常带着铜银大的耳环作饰物,所以又得到了“大耳窿”的称呼。 “白头摩罗”的称号差不多...
消失的俚语|坚过石坚 形容事情千真万确、真材实料,有时会听到有人说“坚唔坚呀?”但是会说“坚过石坚”的,已买少见少了。 石坚生于1913年,在40年代投身演艺圈,以饰演反派角色为人熟悉,当中以《黄飞鸿》中的“奸人坚”,在演艺界奠定了一代奸人的至尊地位。 除了演戏了得之外,石坚还多才多艺。他当年是以化妆师的身份首次踏入演艺圈的,曾是“万能泰斗”粤剧老倌薛觉先的化妆师。 他也精通北派武术。70年代的武打电影《龙争...
消失的俚语|念五两 假如现在问人什么是“念五两”,可能并没有多少能够答得上。“念五两”是什么意思呢? 清朝至民国时,在省城广州有很多妓寨(院),娼妓盛行,因此有很多跟妓女有关的俗语出现。昔日的恩客不乏与妓女日久生情、而带走妓女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被人取笑,“念五两”就是这个意思了。 为什么叫“念五两”呢? “念”又可等作“廿”,“念五两”又可以称作“廿五两”,以一斤为十六両计,“念五两”就是...
消失的俚语|念五两 假如现在问人什么是“念五两”,可能并没有多少能够答得上。“念五两”是什么意思呢? 清朝至民国时,在省城广州有很多妓寨(院),娼妓盛行,因此有很多跟妓女有关的俗语出现。昔日的恩客不乏与妓女日久生情、而带走妓女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被人取笑,“念五两”就是这个意思了。 为什么叫“念五两”呢? “念”又可等作“廿”,“念五两”又可以称作“廿五两”,以一斤为十六両计,“念五两”就是...
消失的俚语|跑马射蚊须 数年前,在铜锣湾有一家名为山旯旮的餐厅,店内有一块巨大的以霓虹光管设计的大字牌,写上“跑马射蚊须”,到店内的食客都纷纷打卡,将相片放上社交平台,一时成为网红地标。“跑马射蚊须”是什么意思呢? 形容事情困难重重,会用“难过登天”、“Mission Impossible”,而在上一代广东人,则有一句颇生动的形容词 ,就叫做“跑马射蚊须”。 所谓蚊须,就是蚊子的脚,因为蚊子身小脚长,小脚看起来有点像胡须,所以粤语便说成“蚊须”。 想像一下蚊须那么幼小,即使神射手亦很难用箭射穿,更何况是...
“依捞七”你听过吗? 你有没有听过:“咪咁老定,依捞七都要买定保险,以防万一?”这个俚语现在已很少听到,什么叫“依捞七”? 农村社会过农历年开赌禁,大人小孩都在新年期间接触赌具,以麻将、天九牌为主。天九牌有一种玩法叫“合十”,每人取两张牌,以两牌加起来的点数多少而定输赢。 理论上,两牌的总和以十最大,但天九牌中,则是“九”才是最大,十反而最小。 如果第一张牌拿到的是二,另一牌最好“捞(夹)”什么?当然是七点了,因...
受人二分四 「受人二分四,做到索晒气!」相信这两句话也是不少香港打工仔心声,作为「全球最累城市」排行榜长期稳占前列位置的城市,香港人每周工时长也常见。工时长,又要受老板气,无非就是为了薪水。 「受人二分四」是广东话一个俗语,意思就是受雇于人,当中又有打工时吃苦的含义。 「受人二分四」的说法,始见于广州茶楼。 在清末时期,广州的茶楼生意相当兴旺。由於客人多、生意好,因此酒楼需要聘用大量杂工,而他们的月薪大约为1元。当时1元等如1个银元,1个银元重七钱二分。每个月工资1个银元的话,...
“抵冷贪潇湘”与林黛玉有关? 最近天气寒冷,不少人苦恼出门时穿什么衣服才够暖。 然而,即使天气再冷,总会有人爱穿得少,老一辈的人通常会以“抵冷贪潇湘”来形容。 “抵冷贪潇湘”,意思就是人们因爱美贪靓而穿得不够,以免因穿得太多而显得浮肿难看,即使难受仍心甘命抵。 不说不知,抵冷贪潇湘中的“潇湘”源自《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住之处潇湘馆。 这里的“潇湘”二字引用了帝舜同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她们二人都是美女,因哭舜而自投湘水寻死。后人为了纪念她们,就以...
何谓“唔理三七廿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数字的概念,而广东话不少俗语也都与数字有所关连,其中有趣的就有“唔理三七廿一”。 “三七廿一”意思是三乘七的积是二十一,是“九因歌”当中其中一个句乘法口诀,一般而言初小的数学课会有所教授。 那么,“唔理三七廿一”又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做事时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顾了。这句俗语与“九因歌”并无关系,而是跟古代中国文化有关。 相传源自于中国古代人们对地府有一个概念,认为地...
“老鼠拉龟”与“狗咬刺猬” 相信大家会在生活或职场上碰过一些棘手的事,由于处理上有点复杂及麻烦,因此都不知应如何入手。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人们便会以“老鼠拉龟”来形容。 “老鼠拉龟”是广东人常用的俗语,比喻事情很难办,不知道如何着手。乌龟有光滑而坚硬的壳,且身体有一定重量,而老鼠行动灵活但相对而言体积较小。因此,当一只小老鼠想拉起一只乌龟时,乌龟只需把手脚头尾全缩进去壳中,老鼠便无从下手。 在广东话当中,有一个俗语与老鼠拉龟意思上有点接近,叫作“狗咬刺猬”。刺...
“水过鸭背”与“水浇鸭背” 广东话有一句俗语,叫做“水过鸭背”,意思就是比喻事过之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以往一些家长在责骂孩子上课不留心听书,但孩子们往往对父母这种责骂也似乎多是水过鸭背,没有留下一丝印象,当作耳边风。 那么为什么水过鸭背不会留下痕迹呢?这是与鸭子身体结构有关。鸭子尾巴下面即屁股有一个尾脂腺,鸭子会用嘴啄出一些油脂,再梳理身上的羽毛,将油脂擦到其羽毛上。因此,鸭子的羽毛便能保持光洁不透水,使游泳的时候不会吸水,游得份外轻松。 不过,也因为羽毛上有油脂,因此一旦有水沾上了羽毛也会迅速滑走。后来广...
煲电话粥 今时今日人与人之间互相通信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网上传讯工具进行,不少人更因为要时刻与人通信而变成“机不可失”的手机族。不过,以往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不少人就喜欢“煲电话粥”。 “煲电话粥”是2000年前香港人惯常使用的俗语,意思是一个人长时间用电话来聊天。“讲电话”又与“粥”扯上什么关系呢?为何又不是煲电话饭呢? “煲”是长时间的煮食的方法,是粤菜烹调技巧中重要一环。 通过“煲”的过程,可将食材彻底煮熟以及慢慢地熬煮食物,令其味道更香浓。因此,广东人煮粥的方式较多...
每日一词 你真虎! 祝贺朋友身体健康,会以龙精虎猛来形容,不过,“虎”字并不只有强壮的意思,东北话便有“你真虎!”,意思是傻愣愣,没头没脑的,跟老虎凶猛的形象恰恰相反。 在东北话中,虎是指傻瓜、缺心眼,形容一个人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事都敢干。“你真虎!”是莽撞、不经思考地去干,具有贬意。 然而,有些时候,东北话中的“你真虎!”却有第二重含义。如爸爸爬上树为小朋友解下被挂着的风筝,妈妈会说:“你虎啊?爬那么高摔到咋整?”这里的“你虎啊?”包含担心,甚至骄傲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