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2-28
“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自2013年提出以来,至今已经10周年。从当初的蓝图变成今天的实景,“一带一路”倡议化作各国发展的实效,百姓民生的实惠。
经常在新闻听到的“中欧班列”、“鲁班工坊”是什么?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领域——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在“一带一路”分别扮演什么角色?为何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一带一路”互为补充?
本文为科普篇的第3篇文章,主要介绍被称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是怎样诞生的?
千年之前,商旅驼队穿越大漠,互通有无,走出一条联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千年之后,亚欧大陆出现另一只“钢铁驼队”,横贯中西,物畅其流,惠及世界,这就是“中欧班列”。
中国第一班“中欧班列”,诞生于地处西南腹地的重庆,当时叫做“渝新欧”。
2011年3月19日,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首趟“渝新欧”列车从这里出发,前往11,000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将中国西部地区与欧洲之间的时空距离,从40天缩短至15天。
此前,重庆的产品要出口到欧洲可谓“费时费钱”,如果通过海运,要向东跨越2,000公里出海,耗时太久;如果通过空运,费用又过高。穷则思变,“渝新欧”就应运而生。
中欧班列运送哪些货物?
经过10多年发展,中国境内已有112个城市开行中欧班列,形成西、中、东3条出境通道,联通100多个亚洲城市、200多个欧洲城市。
重庆、河南郑州、四川成都、陕西西安、新疆乌鲁木齐等多地,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打造现代物流枢纽,令中欧班列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提升货运效率和服务质素。
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从最初的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逐渐扩大到服饰、汽车、粮食、灯具、陶瓷、茶叶、咖啡豆、木材、葡萄酒、水果、牛肉等53大类、5万多个品种,令更多“中国制造”产品进入中亚和欧洲市场,为中国人带回更多样化的进口商品。
中欧班列有什么特别优势?
与海运、空运、公路运输相比,如今中欧班列的优势更为突出。
数据显示,从中国到欧洲,运送同样的一批货物,中欧班列的运输费用大约是航空运输的1/5,运输时间是海运的1/4。
内蒙古有木材公司的负责人透露,每进口1吨木材,中欧班列运输较公路运输节省50元人民币(下同),按每年20万吨的货运量计算,可减少近1,000万元成本。
同时,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货运部有关负责人,中欧班列的平均碳排放量是空运的1/15、公路运输的1/7,更为环保。
疫情期间 中欧班列成“生命通道”
稳定性高是另一个重要优势。在新冠疫情期间,海运、空运受阻,中欧班列成为“生命通道”,年均运输量增长26.3%,累计运送防疫物资近1,500万件;同时亦运输工业原材料、产品等,为稳定国际供应链发挥重要作用。
从1条路线到86条路线,从单向出口到双向平衡,从联通1个欧洲城市到200多个城市,10多年来,中欧班列在亚欧大陆上“编织”出一张新的运输网络,打破了由海运主导的国际运输格局,开辟出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安全的亚欧物流新通道,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亦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