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0-08
由于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在公元5至10世纪信奉了基督教,11至15世纪欧洲的基督教分为使用拉丁文的罗马教会即“天主教”(Catholic Church)和使用希腊文、阿拉伯文或斯拉夫语言的东正教(Orthodox Church)。
自公元初起 基督徒用圣诞节替代冬至节
16世纪,罗马教会统辖的北方地区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新教”或“抗议教”(Protestant Church)。16至20世纪间,各教派的欧洲基督教徒在全球各地建立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并大力传播基督教,所以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以及埃塞俄比亚、埃及、亚美尼亚等地独立于以上三个大教派的小教派)现在是全世界信徒最多也最为强势的宗教。
100多年来,圣诞节已经从欧美人的宗教节日转化为一个兼有宗教、文化与商业性质的世界性文化现象。然而大部分参与庆祝圣诞节的人(不论是否信奉基督教)都未必清楚圣诞节的历史。
延伸阅读:张信刚细说冬至的由来
基督教《新约》的四部福音书都说耶稣大约2,000年前出生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恒(Bethlehem),没有一处提到是哪一天或什么季节。
公元3世纪,有少数罗马帝国境内的基督教徒开始庆祝耶稣的诞辰,并把这一天定在冬至。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定基督教为国教时,圣诞节还不是教会规定的节日;许多转奉基督教不久的罗马人仍然在冬至之后的几天聚集狂欢,祭拜众神,包括罗马的农神(Saturn)和源自波斯的光明神(Mithra)。当时的基督教会为了消除罗马人多神崇拜的旧习俗,特意把冬至后数日即罗马历的12月25日定为耶稣的诞辰。这样,罗马人就可以在那几天继续欢乐庆祝而不拜祭异教神灵。也就是说,基督教用圣诞节替代了冬至节。
公元6世纪时,罗马教会对耶稣诞生的年份做了计算,把它定做主后(Anno Domini)1年,这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元”(Common Era)纪年的宗教来源。但是后来的学者们比照《新约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记载以及希腊-罗马史料之后,认为这个计算有四至六年的误差;耶稣应该是生于公元前4至6年而非公元1年。
文学作品改变庆祝圣诞节模式 由社会欢庆转为家庭团聚
在基督教2,000年的历史中,圣诞节的宗教意义有过几次变更,圣诞节的庆祝方式也因为地域和民间传统的不同而有别。17世纪时,清教徒为了反对饮酒狂欢而谴责庆祝圣诞节的活动。英国国教在18世纪强调圣诞节的宗教性。19世纪上半叶,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年至1859年)和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年至1870年)各自写了一系列关于圣诞节的短篇小说,在英语世界里广为人知。后者的《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描述一位吝啬的雇主在圣诞节时被三位精灵感化成为乐意行善的好人。
这些文学作品催生了英语民族庆祝圣诞的新模式:庆祝的重点从社会欢庆转变为家庭团聚;圣诞节时应该关心儿童和弱者;亲朋之间彼此要交换礼物,庆祝时要摆放常青圣诞树,并一起吃火鸡餐,等等。
延伸阅读:张信刚展望现代化之路──中国文明篇
19世纪英美广传圣诞节文化 给儿童送礼 唱《平安夜》
家庭团聚的习惯使在街头饮酒变为不恰当,交换礼物的风俗使寒冷的12月成为零售业的大旺季。穿红袍留白鬚驾着驯鹿的圣诞老人(Santa Claus)给儿童送礼、圣诞夜唱有关歌曲(如《平安夜》)这一套圣诞文化,则在19世纪时从英国和美国开始得到确立,并传到世界各地。
总体而言,庆祝圣诞节历来有神圣和世俗两部分。一个世纪以来,在欧美基督教地区以及亚非等传统非基督教地区,总的趋势是,圣诞欢庆中的世俗性逐渐超越了它的宗教性。近年来在中国出现的圣诞热潮尤其如此。(六之二)
(原文刊于《澎湃新闻》,经作者授权转载,标题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