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对华贸易战?这话最不该从欧洲口中说出

编辑︰郭晓阳

  中欧之间有没有可能爆发贸易战?这是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舆论最近在炒作的一个危险话题。中欧这些年互为主要交易伙伴,共同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产业链互补性、相互依存度都很高,按理说“贸易战”本不应该成为欧洲对华政策讨论中一个严肃的话题,但一些舆论给欧洲人描绘了一幅“颠倒世界”:中欧经济高依存度对欧洲不是红利是“风险”,有的甚至宣称“必须为对华冲突做好准备”。

中欧关系|中欧应是合作伙伴 绝对单向依赖

  必须指出,对欧洲来说,这是一股危害性不可忽视的舆论逆流。当下,欧洲经济民生正面临俄乌冲突、能源危机、高通胀、疫情反复,以及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等复杂交织的多重挑战,但在本应更加珍惜和平与发展外部环境以及互利合作伙伴的时候,欧洲一些人却要人为制造出对华冲突。难道仅仅因为中国对欧洲利益愈来愈重要,就得加以剥离、防范和排斥吗?一个正常人不可能因为害怕噎著就不敢吃饭,更不可能因此把饭碗也给砸了。

  概括起来,欧洲舆论现在主要讨论的有两点:一是要不要主动减少对中国市场的经贸依赖(即“对华经贸脱钩”),以避免将来可能面临的被动;二是对中国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如果欧洲不接受,是否要采取贸易制裁手段。显然,这两个问题已经让不少欧洲人有些上头,但不得不说,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有问题。

部分欧洲国家以所谓人权理由作为藉口而排挤中国,最终不但影响自己的进口,更会对中欧之间的贸易,例如制造业、原材料进口等产生大影响。
部分欧洲国家以所谓人权理由作为藉口而排挤中国,最终不但影响自己的进口,更会对中欧之间的贸易,例如制造业、原材料进口等产生大影响。(图片来源:Getty)

  第一个问题,不应该把中欧密切的经贸关系,理解为某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依赖。准确地说,这是正常的“相互依赖”。欧洲经济尤其是德国经济高度外向,这是由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所决定的,欧洲把握住了趋势,也充分享受到了红利。德国慕尼克IFO经济研究所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和中国爆发贸易战,切断经贸联系,德国的经济损失恐怕是英国“脱欧”损失的6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内对多国施加贸易大棒,欧洲尤其是法德是坚定的反对者。贸易战在那时产生的危害到今天还在欧洲大陆绵延震荡,“贸易战”一词最不应该从欧洲舆论口中主动吐出。

  延伸阅读:国际正处动荡 中欧可以提供稳定因素

中欧关系|放下优越感体现独立自主 勿唯美国是从

  第二个问题则反映出欧洲一些人内心深处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他们习惯于带着优越感去评判别人,包括中国;在他们看来,经贸制裁可以作为对华的政治打压筹码。事实上,欧洲既没有这样的资格,也没有这样的权力。很大程度上,第一个问题是这种思维意识以己度人的投射。二者是一体两面、相互强化的。有打压中国冲动的人,才会对中国重要性的提升心怀焦虑和恐惧。我们还要提醒,欧洲一些人不要想着通过减少对中国的经贸依赖,为自己挑衅中国核心利益创造条件和空间,这是本末倒置。

少数欧洲国家因为恐惧俄罗斯而疏远中国
由于少数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心存恐惧,所以不满中俄友好,从而要疏远中国;但这个并不符合欧洲国家的自身利益,而且也漠视了中国对推动中欧合作的努力。(图片来源:Getty)

  欧洲最近的烦心事确实挺多的,这给各种极端言论提供了滋生土壤,遥远的中国成为一些人转移不满的出口。但问题是,中国不是上面任何一个问题的责任人,以毒化中欧互信基础,损害中欧经济合作来缓解自身焦虑,不是缘木求鱼吗?这几年,美国在重大地缘政治问题上对欧洲构成了强势牵引力,这种牵引的结果基本是美国“吃饱”,欧洲“跌倒”。眼下,欧洲需要一场真正的“内务整理”,看看它围绕中国的焦虑有多少来源于真实的中国,有多少来自对美战略自主的丧失。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曾说过:德国应该提防成为世界的“道德使徒”,这句话也适用于今天的整个欧洲。多位欧洲经济学家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们必须将政治分歧与正常贸易分开,“中国应该受到相应的尊重”,警告欧洲不要采取短视行为。他们的提醒很有针对性,欧洲舆论正呈现出的倾向令人担心,一些内容很像是从美国复制过来的。但欧洲不是美国的州,这个重要事实,欧洲人不能忽略了,否则容易掉进一个专为欧洲挖好的大坑里。

  延伸阅读为何美国再也难以联合欧洲对抗中国?

(原文转载自17/08/2022环球网)

外国人游览故宫

杨荣文鼓励西方年轻人到中国 认识中文 建立未来资产

2025-04-04
东盟

杨荣文:世界多极化 东盟有望成中立战略极

2025-03-28
中美关系

杨荣文:世界迈向多极化 美阻中国崛起令人疲惫 财政难持续

2025-03-21
中俄合作是因应世界环境改变而出现的自然趋势

中俄关系|与俄罗斯的正当合作 无需“克制”

2022-09-13
中国与美国对开放的取态截然不同

中美关系|开放还是封闭?中美给出了不同答案

2022-09-03
中国继续推动国家统一

台海局势|新时代的中国统一进程将这样推进

2022-08-13
美国执意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就是要遏制中国发展

中美关系|分裂势力别糟蹋“和平”这个美好的词

2022-08-08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编辑之选

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破冰 被伦敦记者识破?

2025-05-03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一条问题分高下

2025-05-02
小红书中美对帐
张维为

张维为:中美民间大对帐 加速中国文化复兴

2025-04-23
中国经济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看中国经济问题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谈李光耀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谈李光耀:与人互动 先思考彼此权力关系

2025-04-18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雒城遗址 细看东汉战乱与繁荣

2025-04-13
5.16中俄联合声明
温铁军

温铁军拆解中俄农业合作的喜与忧

2025-03-06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国际秩序总依靠力量和利益

2025-01-12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2024-09-19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4-08-01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2024-07-03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2024-04-02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2024-02-15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2023-06-13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2023-06-07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2023-06-01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2023-05-30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2023-05-27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2023-01-06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2022-09-17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2022-08-25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2022-08-16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2021-12-20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2021-12-16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2021-12-07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2021-11-12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2021-08-02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2021-06-17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2021-03-08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2020-12-28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2020-12-09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