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4-20
“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发成功,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而参与工程的功勋科学家中,同时涉足这三个领域的只有郭永怀一人。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学术界已闯出名堂的郭永怀决心回国効力,为了不会因手握机密研究资料而遭美国阻挠,他不惜当众烧毁十年的研究心血。
加州理工博士 郭永怀与钱学森师出同门
郭永怀1909年出生在山东荣成的农家。他自小勤奋好学,中学毕业后考入天津的南开大学物理系,后来到北京大学深造和到西南联合大学读研究生,再在1939年底考获庚款公费(美英等国用庚子赔款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准备到英国学习航空工程空气动力学专业。
不过郭永怀出国留学还不是一帆风顺,先是英国因欧战进入紧急状态,原本到英国的学生要转到属英联邦的加拿大读书。
到1940年,当他和其他学生在上海登上往北美的客轮时,又发现自己的护照上竟然有日本领事的盖章。当时中国正遭日本侵略,这当然令学生们不满,遂向英国代办人员提出抗议,惟英国人傲慢地回了一句“你们可以不去留学”。

为了来之不易的留学机会,有学生沉默了,但平时沉默寡言的郭永怀此际站出来:“宁可不出国,中国人要有自己的骨气。”说毕就和其他21名学生毅然下船,头也不回。幸好,护照的事后来总算解决,郭永怀也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并用半年就拿到应用数学系的硕士。
1941年,郭永怀转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并取得博士学位;而该中心航空实验室主持人就是神级航天航空工程学家冯·卡门。
在那里,郭永怀还认识了一生的知己、也是他师兄的钱学森;钱学森后来几经波折回到中国,成为中国“导弹之父”和“航天之父”。
叹家贫国穷是儿子无能 郭永怀惦记祖国建设
郭永怀1946年转到康乃尔大学任教和做研究,在空气动力学领域取得大量成果,包括解决跨音速的理论和计算问题,声名鹊起,很多大学和企业都高薪挖角,希望他加盟。不过郭永怀并不稀罕在美国的名利,他始终惦记着要回到中国,这个念头在新中国成立后更加强烈。
当时有朋友劝他留下,“为什么还要回到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呢”。郭永怀的回答是:“家贫国穷,只能说明当儿子(即代表国人)的无能。我自认是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去和大家一起建设祖国。”

当时掌握美国先进技术的中国科学家,要如愿回国也不是容易的事,钱学森1950年提出回国,便立即遭美国无理刁难,拘留和软禁长达5年。
郭永怀的处境没有好很多,他出境自由开始受到限制,想去英国讲学亦不获批,这期间其郁闷可想而知。
直至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美国终于允许中国学者和留学生离开,作为谈判重点的钱学森也率先回国,至此郭永怀看到希望。
他天天和妻子李佩商量回国的事,期间康奈尔大学再开出优厚的待遇,台湾当局也许以极高的条件让他去台湾,但郭永怀不为所动。
47岁回国 郭永怀学术能力被称抵得上十个师
1956年6月,回国后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给郭永怀写信:“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在被誉为“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眼中,他这位师弟是可以“抵得上十个师”。
郭永怀看到这封信,知道回国时候到了。
定好起程日期后,郭永怀还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就是把十多年来积累的科研资料、未完成的书稿等,在一场送别野火会上当众烧毁。他这样做,很大原因是钱学森回国时,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被美国海关没收了。
李佩后回忆,她知道这些手稿是丈夫的心血,忍不住要阻止,但郭永怀却安慰她说:“这些东西是带不走的,都装进我脑子里了。”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夫妇终于和几位中国科学家一起,登上了回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在轮船即将启航的那一刻,美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的人突然登船,要求搜查所有回国中国科学家的行李。李佩这时才知道,丈夫烧掉所有书籍手稿,是多么的明智。
尽管延迟了2小时之后,但“克利夫兰总统号”最终拉响了启航的汽笛。郭永怀终于回国了,这一年他47岁。此后他隐姓埋名为“两弹一星”效命,至1968年遇空难牺牲。在生命最后时刻,郭永怀还用自自己身体保护核武机密资料,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