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0-11-19
10月2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派军到朝鲜抗美援朝70周年的大会中发言,充满金句,其中有句在香港的电视上重播了多次,我感到十分有趣︰“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翻查一下,这句原来是引用毛泽东在朝鲜战争胜利后,1953年9月12日所说的话。
中国统一意志反制美国
纵观习近平整篇讲话,包括共引用了毛的4段金句,和2个月内急拍了一套抗美援朝电影《金刚川》,以及再大手笔开拍另一套电影《平津湖》,我们大可假设这讲话是一篇对美的抗战动员令,虽然战争并非必然是军事性的热战,也可以是尽量利用自己比较优势的超限战争,包括经济战、科技战、金融战、贸易战、地缘政治战等,无论谁当上美国总统,中美之间的恶斗会持续一段不短的时期。这场战争是“修昔底德陷阱”的体现,由美国挑起,中国现时是在统一意志反制。
战争是影响我们的绝大事件,我们宜密切注意。最终谁胜谁负的关键,毛泽东及习近平在上面的引文中早已指出,是组织能力。朝鲜战争是军事史上的奇迹,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几乎已打至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而中国刚经历了百年动荡与战乱,仍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凭什么敢挑战从未战败过、国力胜中国百倍的美国?但事实证明,把有限国力组织了起来的中国,仍能把美国打回三八线以南,并要签订和约。

什么是组织力?但凡个人、社会或国家,总会有不同的能力、拥有不同的资源及怀有不同的目标。若这些目标散漫含糊,或全都是可有可无,大家便没有足够的意愿把能力及资源调动起来去为达到既定目标而奋斗。对个人来说,可以是一生一事无成,对国家来说,国力的进步会举履为艰,若有战争,几乎必定败北。中国当年绝对不想打韩战,但生存受到威胁,不得不然。我读书时美国的校园流行着朝鲜战争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细味其歌词,正好是解释中国动员力背后精神的注脚。
去年底我在北京参加一个研讨会,讲一些经济的议题,但在台下坐在我身边的人面目清奇,腰板挺直,原来是位退休将军,他的演讲中提到军队是最高形式的组织,军人人数不多,但被组织起来的军人,力量一人顶得住过百人。他说得有其道理,军队的运行力很强,意志高度集中,上级有命令,下级必须服从,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措,为达目标,能调动的资源都会被调动起来。能够有如此高专注力的,也许某些个别的政党可做到,但后者的运行力可能远比不上军队。
从较宏观的角度看,军事行动的成败并不能只看军队的组织力,也要看国家的组织力。美国的军队是强悍的,但若无国家提供资源,美军也办不了事,而美国政府的组织力,却不见得很强大。美国的GDP,以市场汇价计算,举世第一,每年政府把GDP的3至4个百分点用来做军费,其绝对值世界第一。但美国目标太多,全球800多个境外军事基地,连年用兵打无意义的战争,就算将士用命、指挥官卓越,也不一定能使美国更强大。反观中国,军事开支只占GDP 2%,海外只有一个细小的军事基地,资源基本上都投在防守性部署上,目标集中明确,反使美国十分忌惮,若然有战事,美国的航母不会敢开到离中国海岸线2,000公里以内,怕了中国拥有的世界最先进的中程弹道导弹也。
上述那位将军提到的组织力,当中仍有可推敲之处。没错,军队靠由上而下的一元化领导,如臂使指,决断快、运行力强,甚至可运用全国性力量去达到一个指定目标,所向披靡,但有些目标能否达成,军事化组织却未必适合。举个例子,科技研究与军事有很密切关系,但有些基础研究的内容,却与军事毫无关系,只是由研究者的兴趣及判断力所决定,此种研究往往又是最成功最重要的。我们看看中国与美国一些规模巨大的科技公司,她们的出现,是市场力量的结果,不是靠军事。

市场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市场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组织网,它能把资源非常有效地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而且信息的要求极低,个人或企业只需看着一个信息便可作出决定︰价格足够低的可买,价格足够高的可卖。经济大师佛利民在其《选择自由》一书中有个例子可说明问题︰一支铅笔看似简单,但其实其制作过程涉及数以百计的程序,也需要千百计互不认识的人协作才可完工,例如,铅笔要木材,谁去森林伐木?谁去制造伐木的工具?谁去开矿炼钢造这些工具?是市场的无形之手把他们组织了起来。自邓小平以后,中国也学懂利用市场的组织力,大大地补充了中央计划经济的不足。
香港政府的公务员行政能力是不错的,这也是组织力的一种。但政府非常缺乏政治能力与企业家看通市场的能力与运行力,这是中央政府要为香港解决的问题。
(经作者授权,原文转载自30/10/2020《晴报》,标题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