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4-23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泰州亦因此被誉为“水兵母亲城”。自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便多了“人民海军”这个新军种。
1949年正值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将渡江南下,全国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当时很多国民党海军部队接连起义。
同年3月4日,国民党“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在起义后率部抵达葫芦岛港。同年24日,进军北平途中的毛泽东与朱德总司令联名向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官兵发送了嘉勉电报,同时他们果断决定要立即组建海军,并以军委的名义下令,把组建海军的任务交给了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1949年3月下旬,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军委员陈毅出席完在蚌埠孙家圩镇召开的渡江作战会议后,便向原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转达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由第三野战军组建海军,张爱萍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陈毅指:“如果有了海军,这次渡江战役的准备时间就不会这么长。”同时又表示:“以后要解放沿海岛屿,也要有我们自己的海军才行。”
1949年4月4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奉中央军委命令,到达江苏省泰县白马庙乡,建立渡江战役指挥部,接受国民党起义投诚舰艇,组建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部队。1949年4月23日,在张爱萍牵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式在泰州白马庙成立,当时包括张爱萍在内,只有5名干部和8名战士,区区13个人见证了第一支人民海军的诞生。
在人民海军组建初时,成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从解放军陆军选调而来,这些人虽然骁勇善战亦刻苦耐劳,但是文化水平偏低,并不懂相关知识和技术;二是自改编的国民党海军,他们能够在技术方面发挥特长,但要建设新中国海军,人手还需要更多。
为此,张爱萍在《大公报》上发了“招贤榜”,当中提及成立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只要决心服务人民海军者,均可前往报名,量才录用。上海、青岛、福州、广州、厦门等地均设立办事处,虚位待贤。
“招贤榜”发出后短短数月,报名登记者已达1,100余人,当包括曾经是国民党海军元老曾以鼎等人。人有了,加上接收而来的国民党船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逐渐成形。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实力已然相当坚强。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海军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短短5年间,公开报道所知的已经有70多艘战舰下水入列,当中包括国产航母、055型万吨驱逐舰、新型核潜艇等尖端军备,标志着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