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7-03
“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坐上火车看看大草原。”2007年,80岁的藏族婆婆曲珍第一次坐上了火车,沿着青藏铁路从西藏拉萨前往那曲。坐火车看看外面的世界,曾经是她小学时的梦想,数十年后终于实现。2006年通车的青藏铁路,拉近了雪域高原与内地市场的距离,为西藏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改写了当地人的命运,铺就一条“圆梦之路”。
青藏铁路吸引游客 10年增加10倍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从青海格尔木到西藏拉萨,最早靠马队需要数个月,后来坐汽车也要24小时,而火车将这个距离缩短为12个小时。
延伸阅读:吸着氧施工 青藏铁路征服“生命禁区”

大量优质、平价的商品,“井喷式”的游客,通过铁路来到了这片雪域高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变化。
通车后的10年里,西藏的GDP由2005年的249亿人民币(约304亿港元)增长至2015年的1,026亿元(约1,252亿港元),年增速约10%;到访的游客增加了10倍,旅游收入增加了14倍,在2015年达到了282亿人民币(约344亿港元);铁路货物运输量翻了一倍,运输成本则较汽车降低一半,10年间供运送货物4.44亿吨,承担了西藏75%的货运量。

青藏铁路沿线村民 收入年增1倍
“青藏铁路像一条‘五彩哈达’,给我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拉萨市柳梧村村民洛桑次仁这样形容。他所在的村子距离拉萨站很近,在铁路通车后的一年内,村里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靠种地吃饭的村民,纷纷开辟了新业务,有的成立施工队,有的办起了家庭旅馆,有的跑起客运业务,大部分家庭的月收入都超过了2,000元(约2,441港元),是铁路通车前的数倍。

曾经,拉萨色玛村的700多个村民守著不到1,000亩的土地,习惯了“抬头看天、低头种地”的生活。2007年,色玛村开始吃“铁路饭”,利用毗邻的拉萨西站做起了运输生意,成功转型“物流村”,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1.2万人民币(约1.4万港元)加至2016年的3.6万(约4.4万港元),相当于每年加薪100%。
在西藏,还有无数个“曲珍”、“洛桑次仁”和“色玛村”,青藏铁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是一条致富之路,也是一条圆梦之路。正如中国脍炙人口的歌曲《天路》中所唱的,“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延伸阅读:西藏高原上的艰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