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3-02
提到邯郸,很多人会想到“邯郸学步”这个成语,但很少人知道,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还有一个“中国之最”,那就是中国唯一一个自建城以来从未改过名字的城市,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邯郸为什么如此特别?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邯郸:中原重地 10朝古都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于8,000年前已出现人类文明,于3,100多年前建城,在中国历史上是最重要的中原城市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受统治者青睐。从春秋战国到北宋,曾有赵国(春秋战国)、曹魏(三国)、东魏(南北朝)、后唐(五代)等多个朝代的10个政权在邯郸境内建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著名的古都,如南京、西安、北京,都曾多次改名,南京曾叫做金陵,西安在古代叫做长安。而邯郸比较特别,自建城以来的3,100多年时间里,从未改过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邯郸地名的由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论。一种说法是,“邯”字源于山名,即城中的邯山,而“郸”是山脉尽头的意思,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另一种说法是邯郸之名可能来源于姓氏。商周时期有甘氏和单氏两大氏族,曾在邯郸一带聚居,由此得名。
秦汉以前,邯郸无疑是中国政治中心之一,而秦汉以后,全国大一统,政治中心转移到今天的陕西(咸阳、西安),邯郸政治地位下降,东汉时期更遭到开国皇帝刘秀“屠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陷入萧条。在后来的历史中,邯郸曾数次复兴,但都不长久。到了近现代,相对于迅速崛起的各大城市,邯郸显得有些“透明”,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不起眼,令它美丽的名字得以一直沿用至今,成为这座古城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邯郸: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虽然历史上起起落落,邯郸的文化脉络从未断绝,为今人留下了女娲文化、磁山文化、建安文化等宝贵遗产。
作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邯郸在2,600多年前,曾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名人辈出,奠定了作为“成语典故之都”的文化基础。
“邯郸学步”、“纸上谈兵”、“黄粱一梦”、“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据不完全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多达1,584个,堪称中国成语典故的“活化石”。
如今,漫步在邯郸街头,随处都能见到因成语典故而得名的文物古迹:学步桥(邯郸学步)、蔺相如回车巷(完壁归赵、负荆请罪)、吕仙祠(黄粱一梦)、毛遂墓(毛遂自荐)等等。邯郸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筑造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千年沉浮,默默守候着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
延伸阅读:西安城墻|战争与和平 千年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