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磁弹射之父 马伟明令国产航母战力倍增

编辑︰许可

  对大多数人来说,马伟明是普通却又陌生的名字,但对中国军迷而言,马伟明却是大神般的存在,因为没有这位国宝级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福建舰”就不可能装备世界顶尖的电磁弹射系统。

马伟明曾为最年轻工程院院士  42岁晋升海军少将

  1960年出生的马伟明,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之后相继在母校和清华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34岁破格晋升教授;38岁成为博士生导师;4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当时最年轻院士;42岁就晋升海军少将。

  马伟明传奇的背后,是他对中国动力与电气工程,乃至中国军工的贡献,而他最为军迷熟的“代表作”,绝对是电磁弹射。

  军迷都知道,设有弹射系统的航母,战力比采用滑跃式起飞的航母强得多,原因是弹射系统能增加舰载战机起飞的频率,且战机有弹射的助力,可以满油满弹起飞。

  延伸阅读: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曾要当“逃兵”?

福建舰能用上电磁弹射,马伟明居功至伟;福建舰2022年6月下水,预计最快两年后正式服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弹射器里又分为蒸气弹射和电磁弹射两种,前者是以高压蒸气为动力,已沿用半个多世纪。电磁弹射则以线性电动机为动力,是最尖端技术,其优势在于战机出动频率可以再大幅提高,令战力倍增。

  再者,电磁弹射力度可控,既能弹射体型较大的舰载战机和预警机,也可用于体型较小、较轻的无人机,不致因为力度过猛而致其“散架”。

搞尖端技术曾不被看好  马伟明:愿承担风险

  此前掌握蒸气弹射的国家只有美、苏、英三国,而电磁弹射技术更是美国独家,2009年动工的福特号便是全球第一艘采用电磁弹射的航母;为研发这种弹射技术,美国花了20多年,耗资32亿美元。

  中国因应国防需要,踏入21世纪后加速研制国产航母,而国产航母装备弹射系统也是必然发展之路。

  据报道,当时军方较倾向采用科技门槛较低的蒸气弹射,并已着手研制,准备用于第二艘国产航母上。但在船舶动力与电气领域已独当一面的马伟明,预见电磁弹射是大势所趋,决定同步研发更先进的电磁弹射,让军方有更好选择。

马伟明认为搞科研就得承担风险,“否则国家要我们这些院士干什么”。图为马伟明(左二)和他的团队。(网上图片)

  最初很多人对此不看好:中国连蒸汽弹射都没研制出来,又怎能一步登天呢?马伟明自然明白风险很大,惟他认为搞科研就得担风险,且国防建设急需,天大的风险也要做,“否则国家要我们这些院士干什么”。

  研发电磁弹射,除了本身的技术外,更涉及高耗能供电系统等连串复杂问题,马伟明在此期间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承受压力难以想像。

  但他和的团队勇往直前,无日无夜地攻关,终于在2008年取得突破,研制出小型试验机。不久后,团队又做出1比1的样品,这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而马伟明所用的时间,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 。

马伟明进度超预期 福建舰停工改设计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马伟明的电磁弹射器结构轻便,操作和维修简化,弹射功率高,更重要的是可靠性强。要知道美国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故障频频,直接影响实用性,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甚至放话要把它改回“老旧而更简单”的蒸气弹射。

  马伟明后来被传媒和军迷称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他接受内地官媒采访时曾明确表示,中国在舰艇尖端电磁装备研究方面的实力“肯定超过美国”。

  据报道,由于马伟明的研发进展超乎预期,原本计划采用蒸气弹射的第二艘国产航母“福建舰”改变了设计方案,推迟时间表,以便一步到位装配三套世界顶尖的电磁弹射器;它的战力也因此而倍增。

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有眼尖军迷在电视画面中,发现疑似马伟明(红圈)出席仪式。(网上图片)

  2022年6月,“003”国产航母终于下水,并命名为“福建舰”,这艘排水量逾8万吨的尖端科技巨舰,被西方传媒形容为“超级航母”,它将让中国海军战力提供到新水平。而大家都会知道“福建舰”能配备电磁弹射,中国航母能追上美国,马伟明有不世之功。

  马伟明对海军的贡献还不止于此,例如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便让中国海军在舰船动力技术“弯道超车”,反超领先美国10年以上;这系统也为常规航母安装电磁弹射器、战舰搭载电磁炮、激光炮等高能武器的基础,但这是另一个故事。

马伟明2017年获授“八一勋章”,并得到“心系强军、锐意创新的科研先锋”荣誉称号。(网上图片)

国家最高科技奖|“核能大神”王大中 让中国核技术领跑世界

2021-11-09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小城大事

朱芸编

哪吒2|动画电影也是音乐盛典 原来香港音乐人有份打造?

2025-03-25

运动健儿

2:22
巴黎残奥WH2级单打亚军陈浩源

轮羽二哥」陈浩源再闯残奥 勇夺银牌突破个人成绩

2024-08-28

影视巨星

2016年《卢国沾作品演唱会》

“词圣”卢国沾离世 《大侠霍元甲》登春晚入选爱国之歌

2025-03-21

时代英雄

王承书 鲜为人知的原子弹女功臣

2025-02-10

杰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岁 发展地产成亚洲首富 捐数十亿做善事

2025-03-20

创新先锋

90后王兴兴 “英语学渣”是机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朱芸编

哪吒2|动画电影也是音乐盛典 原来香港音乐人有份打造?

2025-03-25

运动健儿

2:22
巴黎残奥WH2级单打亚军陈浩源

轮羽二哥」陈浩源再闯残奥 勇夺银牌突破个人成绩

2024-08-28

影视巨星

2016年《卢国沾作品演唱会》

“词圣”卢国沾离世 《大侠霍元甲》登春晚入选爱国之歌

2025-03-21

时代英雄

王承书 鲜为人知的原子弹女功臣

2025-02-10

杰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岁 发展地产成亚洲首富 捐数十亿做善事

2025-03-20

创新先锋

90后王兴兴 “英语学渣”是机械人天才

2025-03-17
编辑推荐

深圳春季赏花全攻略 15大花海公园2大花展 地铁通达|建议收藏

2025-03-07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两会|即看政府工作报告懒人包 今年GDP增长目标是多少?

2025-03-05

香港茶餐厅|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饮食文化

2021-04-21
1:52

香港茶餐厅|港式鸳鸯源自中医概念?黄家和:冲鸳鸯比冲奶茶更难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厅|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专访“奶茶之父”黄家和

2021-06-03
香港茶餐厅饮品

香港茶餐厅饮品篇|“和尚跳海”是什么?唂咕和热可可有何分别?

2025-03-16

香港茶餐厅|这些港式面包名不副实?鸡尾包由剩食“二次创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厅|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饮食文化

2021-04-21
1:52

香港茶餐厅|港式鸳鸯源自中医概念?黄家和:冲鸳鸯比冲奶茶更难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厅|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专访“奶茶之父”黄家和

2021-06-03
香港茶餐厅饮品

香港茶餐厅饮品篇|“和尚跳海”是什么?唂咕和热可可有何分别?

2025-03-16

香港茶餐厅|这些港式面包名不副实?鸡尾包由剩食“二次创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厅|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饮食文化

2021-04-21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2024-11-22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024-10-19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2024-10-03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025-01-14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024-12-25
2:59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上)

2024-12-18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2024-11-22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024-10-19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2024-10-03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025-01-14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024-12-25
中美关系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世界迈向多极化 美阻中国崛起令人疲惫 财政难持续

2025-03-21
中国科研
张维为

张维为:西方看中国科学崛起 聚焦分析两指标

2025-03-20
中国经济中国人民银行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美国欲打击中国经济 日本德国前车可鉴 

2025-03-18
2012年3月31日
矮寨大桥

湖南矮寨大桥建成通车

“老太太上电车”下一句是什么?

  “老太太上电车”这一句是老北京的歇后语,流行民国时期的北京,现在已很少人这样说,你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

  在民国时期(大约上世纪20至40年代),北京流行一款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是当时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电车没有自动门,上下车全靠售票员“铜哨子”来指挥:哨子响一声,表示乘客上了车,司仪可以开车,而哨声两响,则是提醒乘客注意下车或紧急停车。

  因为司机靠听哨子声开车或停车,乘客如果动作慢一点的...

9种潮型

    浙江钱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誉,古人所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形态多变,共9种花款,大家都见过吗?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