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磁彈射之父 馬偉明令國產航母戰力倍增

編輯︰許可

  對大多數人來說,馬偉明是普通卻又陌生的名字,但對中國軍迷而言,馬偉明卻是大神般的存在,因為沒有這位國寶級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福建艦」就不可能裝備世界頂尖的電磁彈射系統。

馬偉明曾為最年輕工程院院士  42歲晉升海軍少將

  1960年出生的馬偉明,上世紀80年代初畢業於海軍工程大學,之後相繼在母校和清華大學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他34歲破格晉升教授;38歲成為博士生導師;41歲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院士;42歲就晉升海軍少將。

  馬偉明傳奇的背後,是他對中國動力與電氣工程,乃至中國軍工的貢獻,而他最為軍迷熟的「代表作」,絕對是電磁彈射。

  軍迷都知道,設有彈射系統的航母,戰力比採用滑躍式起飛的航母強得多,原因是彈射系統能增加艦載戰機起飛的頻率,且戰機有彈射的助力,可以滿油滿彈起飛。

  延伸閱讀:中國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曾要當「逃兵」?

福建艦能用上電磁彈射,馬偉明厥功至偉;福建艦2022年6月下水,預計最快兩年後正式服役。(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彈射器裏又分為蒸氣彈射和電磁彈射兩種,前者是以高壓蒸氣為動力,已沿用半個多世紀。電磁彈射則以線性電動機為動力,是最尖端技術,其優勢在於戰機出動頻率可以再大幅提高,令戰力倍增。

  再者,電磁彈射力度可控,既能彈射體型較大的艦載戰機和預警機,也可用於體型較小、較輕的無人機,不致因為力度過猛而致其「散架」。

搞尖端技術曾不被看好  馬偉明:願承擔風險

  此前掌握蒸氣彈射的國家只有美、蘇、英三國,而電磁彈射技術更是美國獨家,2009年動工的福特號便是全球第一艘採用電磁彈射的航母;為研發這種彈射技術,美國花了20多年,耗資32億美元。

  中國因應國防需要,踏入21世紀後加速研製國產航母,而國產航母裝備彈射系統也是必然發展之路。

  據報道,當時軍方較傾向採用科技門檻較低的蒸氣彈射,並已着手研製,準備用於第二艘國產航母上。但在船舶動力與電氣領域已獨當一面的馬偉明,預見電磁彈射是大勢所趨,決定同步研發更先進的電磁彈射,讓軍方有更好選擇。

馬偉明認為搞科研就得承擔風險,「否則國家要我們這些院士幹甚麼」。圖為馬偉明(左二)和他的團隊。(網上圖片)

  最初很多人對此不看好:中國連蒸汽彈射都沒研製出來,又怎能一步登天呢?馬偉明自然明白風險很大,惟他認為搞科研就得擔風險,且國防建設急需,天大的風險也要做,「否則國家要我們這些院士幹甚麼」。

  研發電磁彈射,除了本身的技術外,更涉及高耗能供電系統等連串複雜問題,馬偉明在此期間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承受壓力難以想像。

  但他和的團隊勇往直前,無日無夜地攻關,終於在2008年取得突破,研製出小型試驗機。不久後,團隊又做出1比1的樣品,這使中國成為第二個掌握相關技術的國家,而馬偉明所用的時間,僅為美國的五分之一 。

馬偉明進度超預期 福建艦停工改設計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馬偉明的電磁彈射器結構輕便,操作和維修簡化,彈射功率高,更重要的是可靠性強。要知道美國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器故障頻頻,直接影響實用性,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甚至放話要把它改回「老舊而更簡單」的蒸氣彈射。

  馬偉明後來被傳媒和軍迷稱為「中國電磁彈射之父」。他接受內地官媒採訪時曾明確表示,中國在艦艇尖端電磁裝備研究方面的實力「肯定超過美國」。

  據報道,由於馬偉明的研發進展超乎預期,原本計劃採用蒸氣彈射的第二艘國產航母「福建艦」改變了設計方案,推遲時間表,以便一步到位裝配三套世界頂尖的電磁彈射器;它的戰力也因此而倍增。

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下水,有眼尖軍迷在電視畫面中,發現疑似馬偉明(紅圈)出席儀式。(網上圖片)

  2022年6月,「003」國產航母終於下水,並命名為「福建艦」,這艘排水量逾8萬噸的尖端科技巨艦,被西方傳媒形容為「超級航母」,它將讓中國海軍戰力提供到新水平。而大家都會知道「福建艦」能配備電磁彈射,中國航母能追上美國,馬偉明有不世之功。

  馬偉明對海軍的貢獻還不止於此,例如他帶領團隊研發的「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便讓中國海軍在艦船動力技術「彎道超車」,反超領先美國10年以上;這系統也為常規航母安裝電磁彈射器、戰艦搭載電磁炮、激光炮等高能武器的基礎,但這是另一個故事。

馬偉明2017年獲授「八一勳章」,並得到「心系強軍、銳意創新的科研先鋒」榮譽稱號。(網上圖片)

八一勳章|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 打造絕密「地下鋼鐵長城」抵禦核攻擊

2022-08-04
2:56

放棄專利讓白血病治療「白菜價」 王振義:只想病人能好

2022-03-19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朱芸編

哪吒2|動畫電影也是音樂盛典 原來香港音樂人有份打造?

2025-03-25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12小時前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朱芸編

哪吒2|動畫電影也是音樂盛典 原來香港音樂人有份打造?

2025-03-25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12小時前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DeepSeek 黑神話 扭秧歌機器人...創科「六小龍」為何出自杭州?

2025-03-24
羅湖口岸

在內地遺失證件怎麼辦? 一文睇清即時申請電子臨時通行證教學

2025-03-20
1:52

香港茶餐廳|港式鴛鴦源自中醫概念?黃家和:沖鴛鴦比沖奶茶更難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廳|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專訪「奶茶之父」黃家和

2021-06-03
1:58

即食麵菜式「沙嗲牛」、「撈丁」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2020-12-30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茶餐廳|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飲食文化

2021-04-21
1:52

香港茶餐廳|港式鴛鴦源自中醫概念?黃家和:沖鴛鴦比沖奶茶更難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廳|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專訪「奶茶之父」黃家和

2021-06-03
1:58

即食麵菜式「沙嗲牛」、「撈丁」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2020-12-30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茶餐廳|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飲食文化

2021-04-21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中國經濟-中國上海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只有把中國變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2025-04-01
東盟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世界多極化 東盟有望成中立戰略極

2025-03-28
中國科研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西方分析中國科學飛速進步的3大關鍵

2025-03-27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