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借库 源于中国文化孝子故事

撰文︰华思齐

  今日是农历年廿六(3月9日),是中国文化传统观音借库的日子。由昨晚(3月8日)11时起,港九多间观音庙已经有大批善信排队,准备向观音借库。

  观音借库,顾名思义,就是向观音“借钱”,善信参拜上香后,可在预设箱中抽出字条,上面写着观音借出银码,由1,000万至10亿不等,祈求新一年财运亨通。

  这项中国文化民间习俗,在香港已经有过百年历史,相传活动起源于上环太平山街的观音堂,此庙早于开埠前已经存在,1895年落户太平山街。昔日创办观音堂的邓氏家族有见社会贫困,很多孩子无书读,于是根据中国文化故事“孝子修建洛阳桥”,以观音借库之名筹集香油钱,资助贫童读书,后来演变成今天的观音借库活动。

上环太平山观音堂被视为香港观音开库活动的起源,不过有别其他庙宇,观音堂没向善信提供有银码的“借据”,而是给予“丁财两旺”、“一本万利”等祝福。(网上图片)
上环太平山观音堂被视为香港观音开库活动的起源,不过有别其他庙宇,观音堂没向善信提供有银码的“借据”,而是给予“丁财两旺”、“一本万利”等祝福。(网上图片)

得财运回馈社会 传承中国文化

  传说古时一名孕妇乘船遇上风浪,她向观音祈祷,假若大步槛过,他日腹中孩子必定筑建桥梁,造福人群。后来孕妇脱险,儿子长大亦很本事高中状元,这位中国文化中的孝子,一直想完成母亲心愿,可是为官清廉的他苦无金钱,这份孝心感动天上观音,化身美女下凡,以征婚之名登上孝子的船,表示谁用银两掷中她,便可娶她为妻。很多男人解囊投掷,欲抱美人归,可是无论怎样,都无法掷得中。这些银两,后来成为孝子兴建洛阳桥的资金。

  如今上环观音堂依然可见借库对联:“重见洛阳桥下水,大开香海库中金”,意思是提醒善信用借库得来的钱回馈社会。

观音借库活动一般由正月农历年廿五晚展开。一般建议向观音借库前后一天,应茹素忌杀生,祭品以斋菜、水果为主,不可带酒肉。基于空间有限,一些庙宇只让善信带三支香入庙参拜。(图片来源:Getty)
观音借库活动一般由正月农历年廿五晚展开。一般建议向观音借库前后一天,应茹素忌杀生,祭品以斋菜、水果为主,不可带酒肉。基于空间有限,一些庙宇只让善信带三支香入庙参拜。(图片来源:Getty)

中国文化传统习俗 在网上延续

  不过,坊间亦有另一说法,指活动起源于观音修道时,500名护法罗汉化身和尚下凡化缘讨饭,观音大开仓库,提供斋菜予和尚享用,那天正好是农历正月廿六,后来民间把这天当成观音借库的日子。

  如今香港不少供奉观音的寺庙,都有办观音借库活动,尤以红磡观音庙及大坑莲花宫较兴旺,据说与观音借出的银码较大有关。有借库,当然亦要还库。借了库的人必须在年底或新一年之前到庙宇“还钱”,亦即是还神,才可于新一年向观音再借。

  今年因应疫情,有寺庙推出“网上借库”服务,于社交媒体直播观音开库,善信亦可透过短讯或电话预约“代客借库”服务,庙宇会替其预留借库物品,安排善信日后领取。

  传俗习俗都要与时并进!

观音借库活动不止香港有,在广东顺德容桂白莲公园的观音开库活动,是顺德以至珠三角地区的热门参拜地点。图片摄于2015年,该年共吸引逾10万人次前赴祈福。(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观音借库活动不止香港有,在广东顺德容桂白莲公园的观音开库活动,是顺德以至珠三角地区的热门参拜地点。图片摄于2015年,该年共吸引逾10万人次前赴祈福。(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延伸阅读:华人庙宇委员会 观音借库特别安排

延伸阅读:观音借库后吃生菜宴 粤港澳大湾区传承300年历史

在广东顺德容桂白莲公园,市民手持风车在观音像前投掷硬币并轻声许愿借库。图片摄于2015年。(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在广东顺德容桂白莲公园,市民手持风车在观音像前投掷硬币并轻声许愿借库。图片摄于2015年。(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饭喝茶,都用“食”字,“食饭”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当中又最爱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并不一样。“工夫茶”一词最早出现在清康熙年间,据说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种,慢慢演变成一种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动作及过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话的意思是仔细、讲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个细小的...

侬好:上海话与邵氏影城

  上海是中国内地第二大城市,上海话,即上海吴语(又称沪语)则于1930年代曾盛极一时。50年代香港的文化及电影圈,曾是上海人的天下,不少圈内人都懂一两句上海话。

  50年代,不少上海人移民香港,邵氏父子电影公司(即邵氏兄弟的前身)老板邵醉翁便是其一。他操一口宁波上海话:“阿拉”(即我们)、“侬好”(即你好)、“谢谢侬”(即谢谢你),懂者不多。 

  老板是上海人,编剧部聘用了不少上海文人,上海话曾一度充斥了整个片场,那年代曾有人吐嘈:“如果不懂上海话,千万别...

“十三点”与“十二点六十分”

  “十三点”这上海方言,词义大抵是怪里怪气、傻头傻脑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伤感情的骂人话。

  由于使用频率极高,由“十三点”这方言衍生出不少与“十三点”完全同义的隐词或暗喻,看得令人会心微笑。

  例如“B拆开”便是“十三点”的同义词,只不过这词语已化身成一道谜题,要人动动脑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开,就成一竖一弯的阿拉伯数字“13”。

  另一个表示“十三点”的隐词是“十二点六十分”...

细看百年校服演变 认识香港文化变迁

2021-03-13

1977年足球史上最震撼一战 香港队踢入世界杯?

2021-03-12

告别了UA戏院! 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2021-03-09
2:17

大榄涌水塘 肩负香港历史水务重任

2021-03-08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沙田大围铜锣湾、铜锣湾山路、铜锣湾村

香港“名不符实”街名知多少 铜锣湾山路不在铜锣湾?|香港街道故事

2025-05-10
砵甸乍街

香港街道故事|中环砵甸乍街铺石板路有玄机 旧香港风情吸引电影取景

2025-04-26

香港茶餐厅|早期卡位是相睇胜地?水上人结婚在茶餐厅摆酒?

2025-04-20
都爹利街、《梦伴》MV

香港街道故事|中环都爹利街全港仅存4支煤气灯 掘头巷变法定古迹

2025-04-19

香港茶餐厅|瑞士鸡翼源于美丽误会?咕噜肉的“咕噜”有何含意?

2025-04-13

香港茶餐厅|这些港式面包名不副实?鸡尾包由剩食“二次创作”?

2025-03-30
舞狮,启德体育园开幕

舞狮|中国传统表演艺术 由宫廷娱乐到民间演出 走向传承之路

2025-03-22
港铁《牛仔》展

童年回忆|港铁香港站《牛仔》展览 40年来首次展出珍藏手稿

2025-03-21
香港茶餐厅饮品

香港茶餐厅饮品篇|“和尚跳海”是什么?唂咕和热可可有何分别?

2025-03-16
香港赛马会、香港体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

一文看清香港赛马会行善百年 “体院”演艺学院是谁出资兴建?|马会故事

2025-03-11
启德体育园

启德体育园3月1日开幕 “跨世代”明星 运动员演出 4台电视联播

2025-02-11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