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與「大馬金刀」 一個人辦事果斷而有魄力,可以用大刀闊斧來形容。意思就是操刀時一刀落下,絕不拖泥帶水。 另一個類似的成語,則有「大馬金刀」,形容一個人豪爽、氣派。 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姑娘大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皺,說:『你怎麼這麼俗啊?起來!』」這裏的姑娘就予人豪爽、氣派的感覺。 不過,「大馬金刀」也可形容一個人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在清代《崖山哀·漢奸》當中便有用上這個俗語:「你再別說甚麼野蠻文明,安國提起這兩...
「打水漂兒」與「倒錢落海」 大家可記得從前有一個政府的宣傳廣告,勸市民不要沉迷賭博,說這個行為猶如「倒錢落海」?在廣東話的語境中,「倒錢落海」有浪費的意思,而在普通話當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就是「打水漂兒」。 「打水漂兒」的意思,就是白白投入而沒有收穫。 「打水漂兒」是一種將石頭擲到水中的遊戲,人們以用扁平小石子或瓦片在水面上掠過,以激起水花,這就是「打水漂兒」。 「打水漂兒」過程中,小石子或瓦片會在水面上掠過;但遊戲過後,石片便會沉入水中。人們藉此用來比喻虛擲、浪費,經常用來形容賭博或高風險投資...
「拜把子」結義? 今時今日,有些人會跟關係好的朋友以「兄弟姐妹」相稱。而在北方話當中,就有跟好友「拜把子」,建立一種猶如親人的關係。 拜把子,就是結拜的俗稱。至於把子的意思原為舵柄,開船時舵手要握把子,所以人們以「舵把子」來比喻老大。 在以往一些文學作品當中,也會見到拜把子一詞的出現。例如《三俠五義》第三十四回中就有:「這麼樣罷,咱們兩個結盟,拜把子罷!」而《文明小史》第七回:「當下二人話到投機,傅知府便一直的陪着他,兩人還...
「擺譜」擺出甚麼譜? 在北方用語當中,擺架子原來有別的說法,叫作「擺譜」。 有資料顯示,清朝時,朝廷頒布條例,吸引關內人口到東北屯墾。 到了東北的移民,會帶上自家的家譜,閒時便各自拿出家譜比一比,看看誰的家譜更大,以示自己是望族之後。或許是擺譜過程中,部分人可能產生了自豪感,態度高調自大。 擺譜除了有擺架子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故意裝出一副體面或安逸的氣派來炫耀。
不能見光的貓膩 在廣東俗語當中,不少會用上「貓」字,例如「出貓」、「食貓麵」、「食死貓」等,原來在北京也有俗語與貓有關的,這就是老北京話中的「貓膩」。 「貓膩」是老北京話,形容偷偷摸摸、不見得光的黑箱操作,也可指是一件事情中的陰謀,就是不能讓人知道的事。 對於「貓膩」一詞的由來,在北京城內有一個說法,說這個俗語是來自京城西南面的牛街。牛街是北京市內回民聚居之地,「貓膩」一開始寫作「嗎兒逆」或「碼兒妮」,而這兩個詞源自波斯語「Ma‘nee”」,...
老幺與老疙瘩 廣東人經常會說一句話,叫做「孻仔拉心肝」,意思就是家中年紀最小的兒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對他們的關愛程度猶如心肝被拉扯的感覺。 其實在不同方言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分別是「老幺」和「老疙瘩」。「幺」的意思是最小,是象子初生之形。麻將中的幺九牌也就是一(數字最小)和九(數字最大)的合稱。 而在東北地區,有一種更有趣的說法——「老疙瘩」。 疙瘩這詞在《老殘遊記》用就有用到,原指皮膚上突起或肌肉上結成的小硬塊;在東北方言中則...
大嫚與小嫚 多年前內地有一套叫《青島往事》的電視劇,兩名女角在劇中的名字分別叫作大嫚及小嫚。在青島話及膠東方言當中,大嫚有「女孩」的意思,通常是長輩對晚輩女孩的稱呼,這齣關於青島女生故事的電視劇用上大嫚小嫚作為名字,是挺有意思的。不過,原來大嫚小嫚是來自德語? 大嫚一詞相傳源自於德語。 在德語當中,女士、小姐是Dame,複數就是Damen,由於青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曾被德國強佔管治,因此這種德語中文也出現在青島,故此有人認為這種稱呼也只有百多年歷史而已。 此外,在青島話當中原本只有大嫚沒有小嫚,小嫚估計是後來才出現,用來形容更年輕的女生。 不...
已經逝去的童年回憶:磨剪子戧菜刀 相信不少在北方長大的人小時候也聽過「磨剪子嘞,戧(讀音qiāng(槍)或qiàng(嗆))菜刀」這句經典的吆喝聲。那帶着胸腔共鳴的旋律混合了各地的方言,承載了上世紀的集體回憶。在香港,則被轉化為「鏟刀磨鉸剪」。 磨刀是一種傳統手藝,匠人們吆喝「磨剪子嘞,戧菜刀」作招徠,肩挑一條長凳,一頭固定兩塊磨刀石,一塊用於粗磨,一塊用於細磨,凳子腿上綁着一個水鐵罐,走街串巷,為無數家庭打磨剪子和菜刀。以往物資匱乏,很多家庭都只有一把菜刀,磨刀成了必需,磨刀匠人生意興隆。 關於這句吆喝的由來,目前沒有明確的記載,但...
每日一詞 麻甩源自法語? 廣東話俗語中,「麻甩佬」通常用來形容某些中年男性,略帶貶義。 麻甩,在廣東話當中有粗野、粗魯的意思,多數用來形容男性,常見的有「甩麻佬」。至於這個說法的由來,就有不同的說法。 其中一個說法是在清代時期廣州有不少來自比利時的傳教士,部分傳教士的專業是醫生,通過藉替當地人看病而傳教。 由於部分比利時人說的是法語,法語稱病人作「malade」,發音像「麻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