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識|五穀是哪5種食物?

編輯︰聞華

      俗話說,五穀雜糧,當中的五穀,具體是指哪5種食物呢?

      研究指出,「五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至於其所指是哪5種穀物,古代就有許多不同說法,比較常見的是以下兩種:

      1、稻、黍、稷、麥、菽,即水稻、黍米(黃米)、小米、小麥和豆類。

      2、麻、黍、稷、麥、菽。麻就是漢麻、苧麻等植物,可以用於紡織或榨油,麻籽可以食用。

      在先秦時期,黍、稷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說文》將稷稱為「五穀之長」。稷後來更被視作穀神的代表,與代表土地神的社結合,構成「社稷」這個代表國家的詞語。

      至於稻、麻的分別,相信是因為南北差異。中國古代經濟文化中心,最初在北方的黃河流域,而水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因此最初「五穀」裏是沒有水稻的。

趣談中國文化|成語「二缶鐘惑」中「缶、鐘」指甚麼?

中國文化通識|道教四大名山分別是?

中國文化通識|古代的必修科?六藝是甚麽?

趣談中國文化 |「四海為家」竟是讚美皇上之詞?

相關標籤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