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冬至為何「大過年」?

編輯︰紀小婷

  在中國文化中,冬至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也是僅次於農曆新年的重要節日。到了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團聚「做冬」,有些地方還要祭祀拜祖,坊間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的講法。 冬至為何如此重要? 

  中國古代有「二十四節氣」,冬至是第22個節氣,通常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2020年為12月21日)。對於北半球地區來講,也是全年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日照時間將逐步變長。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陽氣回升,天地之間陽氣開始逐漸變強,下一年的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早在周秦時期,冬至就是歲首,也可以算作是古代的新年。直到漢代,人們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此時,冬至又稱冬節,官員在這一天要舉行祝賀儀式賀冬,並例行放假。宋朝以後,冬至又成為祭祀祖宗的日子。 

  時至今日,冬至已經不再是歲首,許多盛大的慶祝儀式也逐漸式微。但全家團聚、一起吃團圓飯的傳統依然保留下來。 

二十四節氣承載中國文化 活化傳承不容忽視

冬至飲食中國文化:杭州人吃年糕 寧夏人吃「頭腦」?

青年建築師:保育明代建築 留住中國文化

百年老店承傳香港文化 「萬順昌」放膽嘗試 

相關標籤

小寒不寒 清明泥潭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在每年的1月5至7日之間,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在部分地區,小寒可能比大寒更冷,因此有「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

  正常而言小寒天氣是十分寒冷,但若天氣有反常情況,便會有「小寒不寒,清明泥...

1月1日「元旦」的由來

    1月1日到了,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1月1日稱為「元旦」,也是新一年的開始,不過,古時元旦並不是指1月1日的,究竟中國何時以1月1日為「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組合起來就是天明的開始。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詞源自於三皇五帝時代的顓帝,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而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一年之始)、月之元(一月之初)、時之元(一日之初)的意思。然而,古代中國是使用農曆,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