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當代中國的故事 莫言筆下的鄉土情懷

撰文︰郭曉陽

  俗語說,作家都是會說故事的人。說故事的作家多,但能說好故事的作家少,能夠獲得大眾認同的作家就更少。莫言是首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當代中國作家,他的作品不但成功打入英語世界,更將當代中國的社會故事傳揚至世界舞台,靠的就是說好故事,說好真實的生活故事,說好一個屬於中國人的故事。

當代中國文學 刻畫中國人的面貌

  原名管謨業的莫言,因為作品包含極具個人特色的魔幻現實主義,讓他的作品獲得諾貝爾評審的肯定,獲得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是諾貝爾獎頒獎112年來,首個登上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政大廳的頒獎殿堂的當代中國的中國籍作家。

  文學作品分很多種,莫言的作品可說是當代中國的人文文學經典,而分辨人文文學的高下,就在於作品對人性的刻畫有多深層次。從《透明的紅蘿蔔》到《紅高粱》、再到《豐乳肥臀》和《蛙》,無一不是關於中國人的故事,無一不是將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刻畫出來。

莫言的作品充滿了鄉愁和情懷,也正是這種寫實的文學特色,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圖片來源:AP)

  莫言的創作路並非一帆風順。他首次發表作品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其小說處女作《春夜雨霏霏》沒有引起太大的迴響,直到1984年的一次軍藝文學研討會上,莫言對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作家李存葆的作品《山中,那十九座墳塋》提出批評後,引發在座當代中國文學界同仁激烈反駁後,才令莫言狠下決心,埋首創作,決心寫出更好的作品。

  不久,首部為人熟悉的作品《金色的紅蘿蔔》誕生,小說描寫孤苦無依的黑孩在後母的虐待和社會的冷漠中,磨練出對苦難的非凡忍耐力,並在苦難中所產生的美麗幻覺的毀滅。故事其後改名為《透明的紅蘿蔔》,並由解放軍藝術學院推薦給當代中國小說雜誌《中國作家》,正式發表後,引發文壇的巨大關注。從那時候開始,莫言才正式走進文學界的視野。

電影《紅高粱》的原作正是出自莫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莫言的作品之所以吸引,就是因為他所寫的故事充滿對當代中國真實和對生活的刻畫,而且將他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身邊朋友的經歷表現出來,讓文章有種真實的存在感。這種從細節入手,從生活取材的風格,讓作品充滿現實性,但在現實的題材中,莫言又會加入一些魔幻的元素,讓故事有種與現實的衝擊在其中。

創作真實當代中國 融入生活化的經歷

  小說表面上是在講故事,實際上是對於人性的考察,這是莫言對寫文章的定義。

  從最初的短篇作品。到獲獎的長篇小說,莫言就是因為對人的深層次刻畫,以及對人性的寫實式描寫,獲得大眾的認同。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他在東北的舊居也成為了大眾參觀的景點。(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莫言的作品中,最為人熟悉的,相信是曾經改編過成為電影的《紅高粱》。這部以抗日戰爭,以及上世紀30、40年代的高密東北鄉民間生活為背景的故事,成為電影後不但紅遍當代中國,更開始被西方文化界認識,讓莫言的文學作品正式登上世界的舞台。

堅持風格 描寫當代中國農村鄉土風情

  即使被世界文學所接納後,莫言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寫作原則和理念,並沒有為此去改編寫作方向。在《紅高粱》系列出版後的30年裏面,莫言還是一直講高密東北鄉的故事作為主軸:《紅高粱》寫的是「我爺爺我奶奶」、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豐乳肥臀》寫的是「我爹我媽」、直到2005年出版的《生死疲勞》就寫了「我」這一代人。

莫言的作品充滿真實性,是認識當代中國的社會和風俗的一個好途徑。(圖片來源:Getty)

  正是堅持風格,讓莫言沒有迷失在寫作的道路上,也讓莫言的作品成功塑造出一個獨特的風格。

  莫言曾經說過,其實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講述當代中國的故事,作家用筆,演員在舞台,即使工人和農民,也在講中國故事,只不過大家的職業不同罷了。讓外國人了解到中國人的精神面貌,這是作家講故事的最根本的目的。這就是莫言心中的當代中國文學。

桌球觸發靈感 貝聿銘從中國文化領略天人合一建築觀

李書福的堅持與執著 打造當代中國第一輛民營汽車

「老乾媽」:用一樽辣醬書寫中國經濟傳奇

曾被鋼琴老師開除 郎朗不負才華成大師

相關標籤

小寒不寒 清明泥潭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在每年的1月5至7日之間,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在部分地區,小寒可能比大寒更冷,因此有「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

  正常而言小寒天氣是十分寒冷,但若天氣有反常情況,便會有「小寒不寒,清明泥...

1月1日「元旦」的由來

    1月1日到了,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1月1日稱為「元旦」,也是新一年的開始,不過,古時元旦並不是指1月1日的,究竟中國何時以1月1日為「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組合起來就是天明的開始。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詞源自於三皇五帝時代的顓帝,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而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一年之始)、月之元(一月之初)、時之元(一日之初)的意思。然而,古代中國是使用農曆,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