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噏廿四

  廣東話中「噏」的出現次數極高,有「亂噏廿四」、「亂噏」及「齋噏」等。當中的「噏」指說話,但具貶義,說話內容不真實,隨便胡扯。亂說一通的,就是「亂噏」。「噏」與「廿四」又有甚麼關係?

  俗語「亂噏廿四」在「亂噏」加上「廿四」,這有不同的解釋。有說廿四並沒有特別意思,主要是加強語氣,表示眾多、很多的意思。另外,有指廿四是中國古代廿四部正統的史書,比喻凡事有根有據,不能亂說,豈容「亂噏廿四」!例如,病人應遵從醫生的指示,準時按份量服藥,因為醫生可是專業,不會「亂噏廿四」的。

  至於「齋噏」則指只說不做。例如,某人的說話看似非常動聽,承諾在一年內解決歧視問題,但細看之下發現實質方案欠奉,恐怕他只會說、不會做,齋噏罷了。

拋浪頭

  細心觀察,原來從日常生活到政治角力不時也會「拋浪頭」。這種所謂虛張聲勢的情況,上一輩香港人熟悉的舊歌《拋浪頭》,對這個俗語給了一個到位的解釋。

  鄭君綿與鄧寄塵生動抵死地唱出一對新相識的男女,如何虛張聲勢,批評對方的衣著打扮,時尚髮髻配鮮色襯衫變成老土的「鄉里壽頭」,一個說自己打西洋拳時,另一位說自己耍太極拳,各不相讓。

  政治世界也有所謂的「bluffing politics」(拋浪頭政治),不同陣形虛張聲勢,打擊對手並提升自己的形象,...

無尾飛堶

  「無尾飛堶」背後有一些已久被違忘的史實,值得大家重溫學習,也帶出有意思的一面。

  背景是宋時的寒食節﹐為紀念春秋時期忠臣介子推被燒死的故事。古時清明節前有寒食節﹐不准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明楊慎《丹鉛餘錄·卷九》記載「宋世寒食有拋堶(粵音:駝)之戲,兒童飛瓦石之戲,今之打瓦也」。飛堶便是宋時寒食節期間,流行的兒童遊戲,「堶」指磚,但飛堶不是飛磚,而是飛較細小輕身的瓦石,把瓦石...

新絲蘿蔔皮

  所謂人靠衣裝﹐以衣飾打扮突顯或提升身份地位,無可厚非。偏偏在勢利的社會,又出了「新絲蘿蔔皮」的說法。

  話說舊時上流社會人士愛穿皮草,而皮草又分等級,入門的有一款叫老羊皮,其毛白且長,看起來就像切成幼絲的白蘿蔔絲。而穿上這件如白蘿蔔絲皮草的人,被形容是身家不多又愛撑場面的,久而久之有了「新絲蘿蔔皮」這個俗語,比喻身份不配,是看不起人、貶低人的說話。

  例如,這名窮小子不但花光了積蓄,還欠下纍纍債務...

非洲和尚

  每次見到這句諺語,都不禁一問:非洲有出家和尚嗎?

  廣東話俗語有好些具備猜謎語和把玩同音或近音字的特性。來猜一猜「非洲和尚」的解釋,首先非洲某些地區位處赤道,那裏的人膚色較黑,於是以非洲指膚色黑的人;至於「和尚」又稱僧侶,取其「僧」字。結合起來變成「黑人僧」,「黑」與「乞」、「僧」與「僧」的廣東話發音十分接近,結果成了「乞人憎」,指惹人討厭。

  ...

相關標籤

「劏白鶴」同飲酒有關?

  當有人喝醉酒嘔吐時,廣東話會稱為「劏白鶴」,為甚麼嘔吐跟「白鶴」有關?

  喝酒過量以致腸胃不適,嘔吐是自然不過的反應,但廣東人則以「劏白鶴」來形容,原來這是來自普通話「湯白喝」的諧音。

  北方有些地方稱酒為湯。天氣寒冷時,飲酒要用熱水溫住盛酒器皿以保持溫度。如《水滸傳》中林沖在風雪中夜宿山神廟一段:「那跟來的人討了湯桶,自行燙酒」;另外,在《紅樓夢·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食貓麵 識貌面

  形容打工仔被老闆無故責罵,會說「食貓麵」,它的由來是?

  「食貓麵」這句廣東話俗語意思是被罵、捱批評,是由「識貌面」演變過來的。「貌面」即是臉色嘴臉,而讓人「識貌面」本是指板起臉孔給人看,展露不悅的臉色讓對方知道自己有所不滿。由於有見罵人者的面色一般都不太好看,因此後來就有人就以「識貌面」去形容被狠狠批評的情境,久而久之人們就以「識貌面」的諧音「食貓麵...

「一鑊熟」與 「一鍋端」  

  「一鑊熟」是廣東俗語,從字面看,就是將所有食材放在一個鍋中烹調,直至煮熟為止,實際卻有「同歸於盡」的意思。

  在電影情節裏,賊人被警察重重包圍時,為求自保,賊人將手槍指向附近的火水桶,大喊「唔好行埋嚟,否則同你哋一鑊熟。」賊人若是開槍射向火水桶,定必引發大爆炸,周遭的人可能也會葬身火海,同歸於盡。

  類似的詞語還有「一鍋端」,不過兩者意思有少許不同。

  「一鍋端」比喻一下子全拿出來,沒有剩餘,或一下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