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考古遊走進歷史 傳承中國文化

撰文︰羅倫斯將軍
攝影︰羅倫斯將軍

  由歷史痕跡作引子,認識當代中國人和事 。

  旅遊,可以是一件很隨便的事兒。以前通常是選定一個想去的地方,然後去報團,導遊便會帶旅客遊玩一些大路的遊客區及景點。小學時,隨家人跟團去遊桂林,出來工作後,帶家人遊杭州、上海、北京等地,都是一些大路的城市,也沒有動力去走訪更多的城市,小鎮就更加不用說吧。

  傳統旅遊比較流於表面,只是符合「到此一遊」的消費追求,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意義、更具個性化的出遊需要,研學遊、文化遊、攝影遊等聚焦性強、內涵豐富的旅行方式,愈來愈受到大眾的歡迎。

  歷史文化遊是一個很好的引子,沒有一個朝代比三國時代更容易帶領大家穿州過省。三國遺址遍布整個中國,跟着三國去旅遊,走訪大城小鎮,一邊尋古,包括參觀考古遺址、博物館、歷史景點,走進現場仿佛穿越時空;一邊探今,看看現今中國各大小城市的發展及尋常百姓的生活。 

每次舉行考古遊,事前都得做大量資料搜集。一些只有文獻記載,又或只有口耳相傳的地方,需以不同方法如參看地方志作多番推敲實際地點。
每次舉行考古遊,事前都得做大量資料搜集。一些只有文獻記載,又或只有口耳相傳的地方,需以不同方法如參看地方志作多番推敲實際地點。
譬如早前介紹的赤壁之戰旅程,就參考了這本《赤壁土城 戰國西漢城址墓地調查勘探發掘報告》,這份考古報告詳列了土城的特色,這些史料成為我們的導賞員,帶領我及團友一步步走進歷史長河,在眼前面目全非的遺址或荒地,撫今追昔。
譬如早前介紹的赤壁之戰旅程,就參考了這本《赤壁土城 戰國西漢城址墓地調查勘探發掘報告》,這份考古報告詳列了土城的特色,這些史料成為我們的導賞員,帶領我及團友一步步走進歷史長河,在眼前面目全非的遺址或荒地,撫今追昔。

  我甚至會用「考古旅遊」來形容我的文化旅遊形式,不是說我去挖掘文物,也不是我的專業,而是說當我研究每個地方,遇上冷門的景點又或一些口耳相傳的地點傳說時,可能有需要翻閱一些縣誌或考古報告,推敲實際的位置,跟自助遊是兩碼子的事。實地調查及定位後,會將這些地圖上沒有的位置記存,希望資料能對將來有意到訪的朋友有幫助,及作文化傳承。 

閱讀大量的背景資料規劃出圓滿的旅程,務求在有限時間盡可能到達最多的歷史遺址。為即省時間,可僱用司機出發。
閱讀大量的背景資料規劃出圓滿的旅程,務求在有限時間盡可能到達最多的歷史遺址。在地圖中記存這些電子地圖無法顯示的地方,為即省時間,可僱用司機出發。
這是相傳當年曹軍退軍路線的其中一處「萬人坑」。
這是相傳當年赤壁大戰後,曹軍退軍路線的其中一處「萬人坑」。
一些名不經傳的遺址碑記,我們都不會錯過。
一些名不經傳的遺址碑記,我們都不會錯過。

  考古旅遊或遺址旅遊是一種文化旅遊形式,每一個地域都有其歷史的獨特性,深入了解歷史,借古喻今,同時間認識當代中國各地的文化及生活,了解這片土地,考古旅遊無疑是一個生動而特殊的方式。2017年我開展了第一次的漢中歷史遊,之後每年也會組織中、港、台的同好到國內探索鮮為人知的三國遺址。上一次的主題就是剛發布的「赤壁之戰」系列,此主題亦讓我認識一些未曾聽過的城市如監利、洪湖及嘉魚,此等城鎮是絕對不會出現在傳統旅遊的列表中。疫情過後,探險仍會繼續。 

如大家也想一起經歷三國之旅行,敬請留言及免費加入「三國歷史深度遊Facebook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depthtour」,屬興趣自發式組隊旅行。

如大家也想一起經歷三國之旅行,敬請留言及免費加入「三國歷史深度遊Facebook群組」(http://www.facebook.com/depthtour),屬興趣自發式組隊旅行。

 

  (內容轉自三國歷史文化深度遊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epthtourhttps://travelbyod.blogspot.com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87年版《紅樓夢》取景地 成都這公園歷史底蘊深厚?

2024-12-22

深圳直擊!三國志文化展(2)

2021-01-31

深圳直擊!三國志文化展(1)

2021-01-24

三國考古遊 赤壁之戰(7)

2021-01-10

三國考古遊 赤壁之戰(6)

2021-01-03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中國經濟-中國上海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只有把中國變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2025-04-06
外國人遊覽故宮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鼓勵西方年輕人到中國 認識中文 建立未來資產

2025-04-04
中國科研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比較64項前沿技術 中國53項排名第一 美國僅11項

2025-04-04
5.16中俄聯合聲明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拆解中俄農業合作的喜與憂

2025-03-06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成都北上三星堆遺址 打邊爐遇馬岱墓碑!

2025-02-09
狒狒照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狒狒照鏡的啟示

2025-02-05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國際秩序總依靠力量和利益

2025-01-12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2024-09-19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2024-08-01
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機器人表演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地位舉足輕重

2024-07-03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2024-04-02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2024-02-15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2023-06-13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2023-06-07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2023-06-01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2023-05-30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2023-05-27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2023-01-06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2022-09-17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2022-08-25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2022-08-16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2021-12-20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2021-12-16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2021-12-07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2021-11-12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2021-08-02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2021-06-17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2021-03-08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2020-12-28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2020-12-09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人談情說愛亦逐漸由含蓄到奔放。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沒有自我到卿卿我我

2020-11-25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