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8-27
北角渣華道(Java Road)是連接港島東區和中區的主要街道,這裏原稱作「爪哇道」,指的是印尼爪哇。為甚麼一條香港街道要以一個印尼地方命名?背後典故,與比鄰的春秧街息息相關,都因一代富商、人稱「糖業大王」的郭春秧而起。
南洋四大糖商之一 郭春秧家勢顯赫
祖籍福建的郭春秧,家勢顯赫,祖父郭其雨是清朝資政大夫,父親郭河北則是清廷轉運使。可惜郭父早逝,郭春秧10多歲便遠赴印尼爪哇(當時受荷蘭殖民管治的東印度)投靠開糖廠的叔父郭河東,由學徒做起。
勤奮好學的郭春秧,很快學會機器製糖技術,並親自改良傳統製糖設備,引入先進技術提升產能,生意愈做愈大,成為南洋四大糖商之一。
延伸閱讀:當年今日|1959年12月9日 中國政府抗議印尼反華排華
郭春秧等華商 促進貿易交流
此外,郭家還經營茶葉及白米等出口貿易,生意遍及香港、內地及東南亞。據悉在1920年代全盛時期,郭春秧的家產超過1,000萬元,在當時是一筆天文數字。
20世紀初國際政局不穩,諸如郭春秧的華商,憑藉八面玲瓏的營商手腕,在風雲幻變的大環境中,遊走於內地、日佔台灣、英殖香港等地。作為四大糖商之一的郭春秧,更與同業成立華商糖局與外資公司抗衡,致富後不忘回饋祖國。這些華商於當代中國貿易發展和文化交流,都扮演重要角色。
郭春秧傳奇一生 賣糖致富 也因糖破產
有人說郭春秧的一生,成也是糖,敗也是糖:年輕賣糖致富,嘗到事業甘甜,晚年受累糖業,破產收場。
1921年,郭春秧成功投得北角發電廠(如今城市花園位置)旁邊一幅面積7.5萬平方呎的地皮,打算填海造地興建糖廠,大展拳腳,怎料卻一波三折:
先是遇上省港大罷工,導致工程延誤,造成資金壓力;後來環球經濟下滑,糖價受挫,更將他的事業拖垮,最終其印尼公司不敵1930年代全球經濟蕭條,破產倒閉;更坎坷是晚年喪子,其接班人、長子郭雙蛟在1928年突然猝逝,讓年近70歲的郭春秧心力交瘁。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北角電氣道有過中國最大電廠? 繙譯Power鬧出笑話?
郭春秧糖業夢碎 北角發展地產建「四十間」
糖業夢碎,郭春秧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已完成填海的北角地皮發展地產,建成40幢相連的住宅,位置是如今春秧街一帶,人們都把這一帶的樓房叫作「四十間」。後來這裏成為福建移民的聚居地,因此又有「小福建」之稱。
1933年,港府為表揚郭春秧對該區的發展貢獻,用他名字命名了北角「春秧街」,又把由他興建的爪哇運糖碼頭所在街道,命名為「爪哇道」。直至1950年代,政府大規模發展北角,爪哇道易名為「渣華道」。
郭春秧亡兒子爭產 糖王輝煌史被淡忘
可惜是,1935年郭春秧病逝後,兒子陷入爭產風波,由兄弟們創建的北角月園遊樂場,又因經營不善賣盤,一代「糖王」傳奇漸漸被遺忘。唯有經過春秧街,才想起他曾經多麼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