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崩養貓」結果是?

  常聽媽媽對不聽話的孩子說:「阿崩叫狗,愈叫愈走」,指的就是叫孩子這樣做,孩子偏要往相反的意思去做,讓媽媽不得要領。

  「阿崩叫狗,愈叫愈走」這句歇後語我們之前已說過了,想了解更多的話,可以回顧一下阿崩叫狗 愈叫愈走這個歇後語 。

  阿崩叫狗,狗愈走的話,那麼,若果阿崩轉養貓,會變成怎樣?

  阿崩是指缺門牙或兔唇的人,當他叫「狗」時,因發音不正,讀成「走」,狗兒聽了就遠走了。

  愛狗如命的阿崩無計可施,轉改養貓,那就是說他性格轉變了。

  所以,就有「阿崩養貓—轉性」這個歇後語了。

  延伸閱讀:阿崩叫狗 愈叫愈走 

相關標籤

番鬼佬月餅

   香港是一個華洋雜處之地,有不少中西結合的文化,跟中秋有關的就有「番鬼佬月餅」的說法,這俗語是甚麼意思呢?

  所謂「番鬼佬月餅」,就是將中西兩個不同的元素結合而成。「番鬼佬」是指外國人,「番」這個詞在古代社會就是用來形容外族,特別是一些離中原甚遠的外族,帶有野蠻、沒文化之意。

  以往香港有不少英國人在此地生活,由此本地華人會以「番鬼佬」形容他們。至於月餅,英語就是「mooncake」,剛好發音與廣東話「...

消失的俚語|跑馬射蚊鬚

  數年前,在銅鑼灣有一家名為山旯旮的餐廳,店內有一塊巨大的以霓虹光管設計的大字牌,寫上「跑馬射蚊鬚」,到店內的食客都紛紛打卡,將相片放上社交平台,一時成為網紅地標。「跑馬射蚊鬚」是甚麼意思呢?

  形容事情困難重重,會用「難過登天」、「Mission Impossible」,而在上一代廣東人,則有一句頗生動的形容詞 ,就叫做「跑馬射蚊鬚」。

  所謂蚊鬚,就是蚊子的腳,因為蚊子身小腳長,小腳看起來有點像胡鬚,所以粵語便說成「蚊鬚」。

  想像一下蚊鬚那麼幼小,即使神射手亦很難用箭射穿,更何況是...

「兩個獅子打架」下場如何?

  形容兩個強人對戰,戰況必定十分激烈,必然有一方損傷慘重,即所謂:「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然而,「兩個獅子打架」,結局又會如何?

  獅子被認為是叢林中、最大最強的野獸之一。

  兩頭獅子對決的話,或許不止受傷那麼簡單,就有「兩個獅子打架—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歇後語了。

  如果形容兩人爭鬥,而最終會有人出局的話,我們就會用上這一句說話。

  延伸閱讀:盲拳打死老師傅   

 

猜歇後語:細佬哥剃頭

  現代的年輕人都喜歡到理髮店,因為專業理髮師必定有水準,必能「剪個靚髮」。   不過,舊社會的孩子一聽到去髮廊,就會聞之色變,甚至「扯大嗓門」哭,那是為甚麼呢?

  舊社會的家庭,大都是三餐不計、窮苦不堪,當然沒有餘錢去「剪個靚髮」了,去理髮店唯一要做的,就是被老師傅「剃光頭」。

  頭髮刮個光,就不會生頭蝨,也不用經常洗頭和剪髮,又衛生又省錢。

  還有,那時代的理髮老師傅只有一把大頭刀,刀片用舊了不甚靈光,剃頭其實就是用力「推光」、「磨光」,絕對不是享受的。...

「無牙婆穿針」是怎樣的情景?

  以前社會比較窮困,一般家庭,母親負責縫縫補補是家常事。以往做縫紉穿針後,不像現代人用剪刀去剪線頭,而是習慣用牙咬斷線頭,成為上一代的集體回憶。

  不過想像一下:若沒有牙的老婆婆,如何咬斷針線?

  答案當然是咬不斷了。咬不斷,就是「唔咬線」了。

  「唔咬線」也是粵劇界的用語,特別指那些粵劇的演唱者「走音跑調」、「唔食線」、音準不對等。

  所以,當指別人唱歌「走音」時,就會說「無牙婆穿針——唔咬線」了。

  延伸閱讀:「三姑六婆」指甚麼人? 

「賣布唔帶尺」下一句是甚麼?

  賣布商販開鋪做生意,當客人前來買布時,都會用硬尺、軟尺來量度,按匹數定價而售。   但如果賣布商販根本沒有量度工具,如何做生意呢?

  我們在市場買東西時都怕被人「呃秤」(指商人做生意的時候不老實,以欺騙的手段交易),如果布販根本沒有備尺,只憑口說多少匹而定價格,就有存心欺騙客人的嫌疑了。

  沒有備尺而「不量」度布匹,諧音就是「不良」了。因此,「賣布唔帶尺」的後半句就是「存心不良」了。

  延伸閱讀:「半夜食黃瓜」是甚麼味道?

「茅坑裏扔石頭」會有甚麼後果?

  廣東話歇後語,不但很幽默,而且常常能形象化地展示場景,令人一聽就會心微笑。

  「茅坑裏扔石頭」就很形象地展示了場景,只要稍加想像,就能會意到當中的意思。

  把石頭用力投入一桶水中時,石頭就會激起水花,還會濺出來沾濕身。如果那不是一桶水而是茅坑的話,激出來的就不是水了,而是「激起公糞」。

  套用在生活中,就有「茅坑裏扔石頭——激起公憤」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周瑜打黃蓋:一...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久住坡 不嫌陡

  「久住坡,不嫌陡」是一句民間諺語,大家知道是甚麼意思嗎?

  據說這句話出自鄉村,是說住在山坡上的人,如果要購買生活必需品,可能經常需要下山。有些地方山坡陡峭,村民甚至需要自製一條「天梯」下山。在外人看來,這樣的下山之路危險萬分,但對於住在山上的人來說,這條路是生活必走的路,走多了便輕鬆自如。

  於是就有了「久住坡,不嫌陡」的俗語,意思就是積極面對困難,便...

白鼻哥是何許人?

  白鼻哥是何許人?  

  白鼻哥,也叫白鼻。原指傳統戲曲的丑角(三花臉),因用白粉塗鼻,俗稱白鼻哥或白鼻。

  在傳統粵劇中,白鼻哥的角色多為反派,例如作為才子的反襯,上京考試而榜上無名,下場時說:「今科不中,明科再來。」

  後來,「白鼻哥陪考」就用來比喻考試失敗之人。

  其後,白鼻哥又泛指無能之輩瞎湊熱鬧,永遠是陪襯角色...

宋代夜市營業至幾點?

  現代人逛夜市,是愈夜愈精彩,甚至通宵至天光。古時所謂的夜宵又是甚麼時候呢?

  北宋孟元老曾經以宋代京城生活日常為主題寫成作品《東京夢華錄》,提及到北宋時期的夜市,說「夜市直至三更盡,纔五更又復開張」。意思是說夜市營業至11時,到凌晨3時又預備第二天的營業。

  古時沒有電燈,晚上11時已非常漆黑了,此時還有夜市,可見宋代的夜生活豐富多彩。

  延伸閱讀:「半夜雞啼」有甚麼特別...

落筆打三更

   如果有人說「落筆打三更」,你會有甚麼反應?這個俚語是甚麼意思?

  「更」是古代用來表示小時,以「更」作為單位計算時間。「打更」報時是晚上7時才開始做的事。更夫會以敲鑼等形式通知市民時間,一更為兩小時,整個夜晚合共有五更,即10小時。

  初更為晚上7至9時;二更為晚上9至11時;三更為晚上11時至凌晨1時;四更為凌晨1至3時;五更為凌晨3至5時。

  一般而言,打...

short short 哋

  形容別人說話及行為怪異、不正常,年輕人會說:「有病」、「發神經」,但較年長的,則常說「short short 哋」,當中有甚麼緣故呢?

  「short」源自英語「short circuit(短路)」。「短路」是一種電路故障,會突然產生較大的電流,導致電器損壞,甚至火災或爆炸。

  因此在口語中,有人將「short circuit」簡化為「short short 哋」,用來形容有人語言或行為不正常,給人感覺「搭錯線」、「傻傻哋」。

  ...

冬季冷暖看重陽  

  中國古代以農立國,因此非常看重氣候變化。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冬季氣候原來也有關係?

  古代有一種說法:「今年重陽不打傘,明年地裏光杆桿。」意思就是重陽節那天不下雨(不打傘代表不下雨),那麼之後的冬天就會較為乾旱,在水份不足的情況下明年糧食收成也會出現問題。

  相類似的農諺也有:「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旱。」意思就是說如果農曆十三前後沒有雨,往後雨水就比較少了,整個冬天雨雪匱...

重陽吃糕 百事俱高

  中國不少傳統節日,都會有應節食品,例如人們會在中秋節時吃月餅,端午節時吃糭,春節時吃年糕、元宵節吃湯圓或元宵等。那麼重陽節的應節食品是甚麼呢?

  有民俗專家指出,以往人們在重陽節時會吃重陽糕。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在《東京夢華錄》、《夢粱錄》、《武林舊事》等記錄宋代生活的文獻中也有提及。

  至於重陽節吃重陽糕的習慣,相信與登高習俗有關。因為「高」的發音和「糕」一樣,因此重陽節...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是可忍 孰不可忍」揭露孔子的底線?

  怎樣過分的事情,令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子,都無法容忍,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呢?

  《論語·八佾篇》記載,孔子曾說:「八佾(粵音溢)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指的是春秋時期的一種樂舞隊列。一行八人叫做佾,八佾就是八行、共64名舞者,這是天子才有資格觀賞的樂舞陣容。

  但當時,魯國一位大夫季氏,卻僭越禮節、不顧禮法在家中觀看八佾。孔子認為,破壞禮節的行為,會帶來制度...

「知人口面不知心」大有出處?

  形容別人內心與表面不相符,特別指不懷好意的人,我們會說「知人口面不知心」。   簡單來講,「知人口面不知心」就是說,所見之人臉孔是善良的,卻不知道內心究竟如何。這句話原來大有出處。

  這句話最早出自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無二心啊,他怎生背了劉武周,投降了俺來。」就是說,哥啊,(我們)看到他的臉卻看不到他的心,他背叛了劉武周,生出了二心才會前來投誠,所以定要小心啊。

  這句話容易讀、容易理解,為後世不少文學作品所引用。

  明代施耐庵《水滸》第...

水能性淡為吾友 竹解心虛即我師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古人認為水是摯友、竹是良師,為何如此呢?   

  唐代詩人白居易作品《池上竹下作》有一句名言:「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意思是水的本質淡泊自然,因此是值得結交的好朋友;竹子是中空的,即「虛心」,有謙遜的美德,也因此能成為好老師。

  所謂中空的竹心,其實就是「虛心」,指人心不自滿,人愈不自滿便愈謙遜。白居易很喜歡竹子虛心的特質,相信有這...

「用心寫字」何以不用手?

  仍在學校學習的學生,如果作業上的字寫得太難看,老師派回時可能會寫上評語「請用心寫字」,「寫字」為甚麼不用手,要用心呢?

  這句話出自《孟子》名句:「心之官則思」,意思是說心這個器官的職責是思考。古時,人們很重視「心」,認為「心」有思考能力,孟子更認為從「心」部的字,都有思慮、謀劃的意思。

  因此,用心去寫字,等如有謀劃、思考過才寫字的意思,因此,流傳下來便有「用心寫字」這個形容詞了。

  延伸閱讀:用心專者,不聞雷霆...

「長袖善舞」出自韓非子?

  「長袖善舞」這個成語,大家可能經常聽到,這個詞語與舞蹈有關係嗎?出處是哪裏?具體是甚麼意思呢?

  這個詞出自法家學派的典籍《韓非子》,這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的著作合集。

  《韓非子》中有一句話「長袖善舞,多錢善賈」,就是指舞者衣袖若長,舞姿便會更好看;商人若資金雄厚,經營會更容易。

  韓非認為,國家強盛,可以做更多事情;國家衰弱,許多事情都做不成。

  「長袖善舞」就是他用來比喻做...

「長舌」到底有多長?

  當遇到喜愛搬弄是非的女人時,便會不期然說一句「長舌婦」。愛說別人長短的婦人,舌頭真的特別長嗎?

  在古代,長舌原來真的與女性有關的。

  在《詩經.大雅.瞻卬》:「婦有長舌,維厲之階」,意指女人有長舌,就是惹禍的根源,故有「長舌婦」一詞,指婦人愛說是非。

  至於有多長才算長舌呢?詩經沒有詳細描述,那就只有古人才知道的標準了。

  延伸閱讀:三長兩短  哪三長與哪兩短? 

 

「一匹布咁長」有多長?

  形容事情複雜,難以解說,我們會說:「簡直一匹布咁長」。究竟一匹布有多長呢?

  根據《孫子算經》:「四十尺為一疋(通俗字是「匹」)」,一疋等於40尺。而按香港《度量衡令》標準,1尺(中國單位)相等於0.371475米,一疋即14.859米。

  不過,說話很難用「一匹布」來量度的,這句話只是用來泛指事情很複雜、難以三言兩語說清楚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馬的量詞為甚麼是「匹」?...

國慶黃金周

  每年十月一日,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的大日子,在不少人的概念中,國慶可能會連同「黃金周」這三個字一起出現,到底「國慶黃金周」是什麼呢?

  國慶黃金周,是內地由十月一日國慶開始一連7天的假期,因為是一周假期,故稱為「黄金周」。從1999年10月1日起,每年國慶、春節、五一勞動節三個假日都實行7天的連續休假制度。

  至於當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修改調整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旅遊休閒娛樂的需求持續增長,因此國家通過修改...

十一國慶

  十月一日,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日,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十一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大日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開國大典」也在當日舉行。自此,每年十月一日的國慶紀念日,都會舉行大型慶典活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每年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自六、七十年代開始,加入盛大的遊園聯歡活動,市民大...

消失的俚語|放水

  有沒有試過考試前夕,老師格外開恩,把貼士公開給學生?這個時候同學會形容老師在「放水」。「放水」即放行、放過的意思,那它的由來又是怎樣的呢?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公職人員貪污的情況十分嚴重,消防員也不例外。

  那年代遇上火警時,消防員抵達火場後第一件事不是救火,而是找事主、店東或負責人索賄,要先收到賄款才開喉救火。當時便有一句流行語:「有水開水放水,冇水收水散水」。

  這個「水」,就是金錢的意思,而「放水」就因此有「給人方便」的含...

消失的俚語|棚尾拉箱

  要形容一個人臨時失場,會說他「甩底」,而粵劇界則有一句特別的詞語,叫做「棚尾拉箱」。

  從前做粵劇大老倌的都有私人的戲服、化妝等用品,會存放在一個大櫳箱內。每當演出時,會隨身帶到戲棚或戲院。當偶然有大老倌發脾氣拒絕出場時,會立即走到劇棚尾將自己的木攏箱拉出來離去,因此就有「棚尾拉箱」的俚語出現了。

  對於戲棚來說,大佬倌霸氣失場是娛樂界的大事,因此「棚尾拉箱」,就是指重要的人臨時爽...

消失的俚語|新澤西

  遇到商店店員抬高售價,會聽到有人說「食水深」。「食水深」現在還經常聽到,但原來它還有前一句的,就是「新澤西」了。「新澤西,食水深」,你聽過沒有?

  在香港大約50年代左右,美國曾有一艘主力艦來香港,這艘艦隻名為「新澤西號」。

  因為「新澤西」號排水量非常大,深入海水好深,雖然維多利亞海港出名水深港闊,但仍然沒辦法讓它駛入香港海港,只能夠停在鯉魚門外供人參觀。因為排水量大,「食」水好深,因此便有「新澤西,食水深」的說法。

  除了這個很正常的說...

消失的俚語|白頭摩羅

  開埠之初,香港人經常稱印度人為「摩羅差」,現在這個稱呼已很少聽見了,而用「白頭摩羅」一詞的更是少之又少。甚麼是「白頭摩羅」呢?

  不少印度人會在頭上圍上白色的頭巾,他們本來已被稱為「摩羅差」,加上白圍巾也就順利成章成為「白頭摩羅」了。

  當時這些「白頭摩羅」,多從事放小額貸款的工作。他們不算是借貴利,只是借貸三幾亳子予勞苦大眾;又由於他們經常帶着銅銀大的耳環作飾物,所以又得到了「大耳窿」的稱呼。

  「白頭摩羅」的稱號差不多...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