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識|七巧板 竹蜻蜓 古代兒童玩具知多少?

編輯︰流螢

  從古至今,無論在哪個年代的童年回憶裏,玩具總是兒童的最好「朋友」。6月1日,正值國際兒童節,讓我們一同穿越回到古代,看看古時候的小孩子都有哪些特色趣味的玩具吧!

古代聲響類玩具:陶響球 撥浪鼓

  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可謂是中國最古老的兒童玩具之一,目前已知最早發現的聲響類玩具,是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陶響球。

古代兒童玩具-陶響球
陶響球是中國最古老的兒童玩具之一,也是聲響玩具的「鼻祖」,對後世發展的聲響玩具影響深遠。(網上圖片)

  陶響球的外形,猶如一顆雕花的鉛球,内部中空,裏面裝有石粒或彈珠,搖動時會沙沙作響,直至漢魏時期,都是小孩子最喜歡的玩具。

  自戰國時期起,就出現了一款至今仍可以看到的聲響類玩具——撥浪鼓。

古代兒童玩具-撥浪鼓
撥浪鼓造型精美,除了是兒童喜愛的玩具之外,也是古代樂器之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長柄小鼓上,繫有兩條掛着鼓錘的繩子,手持木柄晃蕩撥浪鼓,就能夠不斷發出響亮的鼓聲。如今在甘肅、雲南、四川等地仍十分流行,除了是兒童喜愛的玩具之外,也是一款古代樂器。

  延伸閲讀:我們的故宮|從西方來的小玩意 皇帝的玩具有哪些?

古代益智類玩具:七巧板 九連環

  除了會發出聲響的玩具之外,益智類的玩具在古代同樣深受歡迎,最著名的有七巧板和九連環。

  説起七巧板,相信大家都一定不會陌生,小時候上數學課時經常看到它的身影。

  原來在清朝,七巧板又名《七巧圖》,是清宮的傳統玩具,後來更演變成玩法更豐富的《益智圖》,既好玩又能夠鍛煉腦筋。

古代兒童玩具-七巧板
圖為北京故宮文物《七巧圖》,玩法與現代的七巧板大同小異。(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想挑戰高難度的話,有九連環。九連環源自山西省,它以九個圓環相連成串,將所有圓環全部解開為之成功。

  九連環造型看似簡單,但内裏卻蘊含巧妙的科學原理設計,在《紅樓夢》中,曾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北宋文學家周邦彥也留下了九連環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

  延伸閲讀:中國傳統節令玩具 兔兒爺是什麽?

古代動力類玩具:陀螺 竹蜻蜓 

  在中國古代,原來還有一些會動的兒童玩具,到現在仍流傳着,是許多小孩子的心頭好,大家知道有哪些嗎?

  首先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陀螺,又稱陀羅,北方的叫法是「打老牛」。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之一,至少已有4,000多年歷史。

古代兒童玩具-陀螺
古代的陀螺多以圓錐形為主,以木頭製作而成。從古至今,陀螺一直都是兒童最喜愛的玩具之一。(網上圖片)

  古代陀螺的形狀多是圓錐形,上半部分為圓形,下半部分呈尖形,主要以木頭和鐵製成。玩法是先將繩子纏繞陀螺,然後用力抽繩,讓其直立旋轉,簡單又有趣。

  同樣為人熟悉的古代兒童玩具,還有竹蜻蜓。

古代兒童玩具-布老虎
中國古代兒童玩具種類琳琅滿目,宋代時更出現了節令玩具,圖中的「布老虎」,是端午節的玩偶。(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竹蜻蜓由竹柄和「翅膀」兩個部分組成,玩的時候將其握在手心,雙手一搓,然後鬆手,竹蜻蜓就會飛上空中。

  這種簡單又精巧的兒童玩具,曾讓西方傳教士驚歎不已,將其稱為「中國螺旋」,由德國人發明的直升機螺旋槳,也是根據竹蜻蜓的原理而成。

  眾多古代兒童玩具之中,大家最喜歡哪一款?

  延伸閲讀:中國文化通識|甪端是什麽?

相關標籤

1月1日「元旦」的由來

    1月1日到了,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1月1日稱為「元旦」,也是新一年的開始,不過,古時元旦並不是指1月1日的,究竟中國何時以1月1日為「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組合起來就是天明的開始。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詞源自於三皇五帝時代的顓帝,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而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一年之始)、月之元(一月之初)、時之元(一日之初)的意思。然而,古代中國是使用農曆,因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床下底歇後語

趣談中國文化|「床下底」有多少歇後語?

中國文化通識|古代屋頂分等級?

中國文化通識|甚麼是六書?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中國文化通識|古代四大名琴分別是?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