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4-02
2021年,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未來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進方向,描繪出發展藍圖。
當中,對中國經濟如何規劃?對各領域發展有何策略?「十四五」系列主題文章經濟篇,以數據配合實例,為大家進行簡明易懂的解讀。
本文是經濟篇的第六篇文章,主要解畫甚麼是「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
十四五經濟篇|為甚麼要構建「雙循環」格局?
2020年5月,中央首次提出「雙循環」概念,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作應對。這一點最終被寫入「十四五」規劃。
甚麼是循環?
經濟運行,以供給和需求為一體兩面,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為四大環節,供需動態平衡,各環節暢通無阻,即形成良性循環。
為甚麼要構建「雙循環」新格局?這與國際形勢變化有關。
過去數年,新冠疫情爆發,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市場持續疲弱,華為和中興等高端「智造」企業遭遇美國制裁,中國發展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
由此可見,「雙循環」新格局的本質在於,透過擴大內需,發掘國內市場潛力,以需求牽引供給,帶動技術和產業升級,攻克核心技術難關,完善產業鏈建設;以高水平的供給,創造出新的需求,扭轉對國外技術、市場過度依賴的局面,避免經濟發展受制於人。
同時繼續擴大開放,憑藉龐大國內市場,以及高新技術,成為國際供給和需求「雙中心」,以此佔據價值鏈上游,參與市場規則制定,重塑經貿格局。
十四五經濟篇|「雙循環」格局如何構建?
那麼這個「雙循環」要怎樣來構建?
「十四五」規劃提出,首先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大環節,破除「堵點」,包括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糾正資源要素失衡錯配、暢通產品服務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等。
在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方面,規劃提出兩大主線:促進消費升級,以及拓展投資空間;包括擴大戰略性新興企業投資,推進川藏鐵路、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建設等。
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繼續對外開放,堅持引進來(吸引投資)和走出去(對外投資)並重,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包括促進內外貿易法規、認證、質量標準等對接,降低進口關稅,加快發展跨境電商,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等。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逐漸由出口導向型轉向內需拉動型,內需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年超過100%;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由2006年的67%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34.8%;中國出口佔GDP的比重,從2006年的35.4%下降至2019年的17.4%。
在「十四五」期間,這些經濟數據還會有怎樣的變化,大家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十大範疇看懂「十四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