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揮着鬍子的女人」 她是推廣京劇第一人

編輯︰紀小廷

  國粹京劇如今日漸式微,將其「當代化」是否有可能?女老生王珮瑜一定是最有信心的人。被稱為「京劇推廣第一人」的她曾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年少成名 王珮瑜甘做「揮着鬍子的女孩」

  在梨園浸大的王珮瑜,從小就展露過人的天賦,開蒙時學習老旦(中老年女性角色),11歲就憑《釣金龜》獲得江蘇省票友大賽第一名。

王珮瑜01
王珮瑜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戲曲院校培養的第一個女老生,但她覺得這不值一提,「身體只是表達戲曲的道具,不需對性別有甚麼執迷。」(網上圖片)

  後來行內一位老先生指點她:「你的條件很好,要是想成角兒,還得唱老生。」王珮瑜於是改弦易轍學了老生(中老年男性角色),成了「揮着長鬍子的女孩。」

  14歲,王珮瑜收到了上海市戲曲學校的錄取,打破了該校數十年不招女老生的傳統,成了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戲曲院校培養的第一個女老生。

  天賦加努力令王珮瑜難掩光芒,就連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也對她讚賞有加,不單邀她與四大名旦同台,又推薦她在陳凱歌的電影《梅蘭芳》中為名角孟小冬配唱。

王珮瑜06
王珮瑜是近年最知名的女老生,電影《梅蘭芳》中為名角孟小冬配唱的正是王珮瑜。(網上圖片)

  王珮瑜很快出了名,20歲前便將行內的大獎悉數拿下,25歲就擔任上海京劇院一團副團長。

  「我一共揮過1,641次鬍子,在第367次的時候,我有了個綽號——瑜老闆。」她形容自己當時的狀態:「真覺得自己就是三、四十年代上海灘的角兒」。

贏得流量 王珮瑜成「推廣京劇第一人」

  但是跟所有的傳統行業一樣,京劇面臨衰退。意氣風發的王珮瑜,一直胸懷改革京劇的抱負。

  「京劇是國粹,但我們已經不能夠像一百年前京劇還一統天下的那個時代一樣,假設所有人都是愛戲的、懂戲的、會聽戲的。」於是王珮瑜做了一個決定:走出梨園,推廣京劇。

  成立推廣平台、創立個人品牌、四處奔波展演......能想到的方法,王珮瑜都一一嘗試。

  2017年,王珮瑜接到綜藝節目《奇葩大會》的邀請,在節目中講述自己的經歷和理念。這個節目令她「出圈」,很多行外人藉此認識了她。嘗到甜頭,王珮瑜又參加了《朗讀者》、《跨界歌王》等節目。

王珮瑜04
京劇日漸式微,王珮瑜希望走到更多年輕人中間,告訴他們京劇的美好。(網上圖片)

  緊接着,她又趁熱打鐵創辦工作室「瑜音社」,走進學校演講,還循年輕人的喜好做直播、玩彈幕。王珮瑜成了「京劇推廣第一人 」。

  不過名氣必然招致爭議,頻繁出現在綜藝節目中,不少人批評她太「娛樂化」。

  其實她自己也有這樣的擔心,有一次她在Bilibili上直播教網民如何發聲練氣,突然有人在彈幕上留言「王珮瑜好帥」,她竟感到有些不快:「為甚麼吸引觀眾的不是自己的職業素養?」相比追捧自己,她更希望觀眾欣賞京劇。

王珮瑜05
在參加綜藝節目後,王珮瑜開始「出圈」,從節目中觀眾的留言就可知其受歡迎程度。(網上圖片)

  因此王珮瑜也格外警惕,時時提醒自己「贏得流量不是為了別的,一切都是為了京劇的普及和推廣」。正如媒體評論的那樣,刻意讓自己不離京劇太遠,不離娛樂太近。

投身教育 王珮瑜以「京劇當代化」為終極目標

  2022年,年過四十的王珮瑜又迎來全新身份——王校長。這一年,她在上海的工作室「瑜音社」開班了京劇小科班,用科班製的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小演員,教授「手眼身法步」的基本功。

  王珮瑜說,未來5年重心就是京劇教育,計劃招收500個5到10歲的兒童,目標並非是把他們都培養成專業演員,「但萬一呢?萬一能夠為戲曲事業提供一些新鮮血液,不是很好的事嗎?」

王珮瑜02
王珮瑜評價自己是一個外松內緊、秩序感強的人,在創業中任何事情都要做好計劃、按部就班。(網上圖片)

  為了這個「萬一」,王珮瑜再次傾其所有。與在舞台上發揮個人魅力不同,創業者王珮瑜面臨全新的挑戰,從周計劃、月計劃到年度計劃,她都列得清清楚楚;團隊中每個部門負責甚麼、每個人未來三五年怎麼發展,她都規劃得明明白白。

  她還為「瑜音社」定下了「一校」、「一團」、「一所」的計劃,「一校」就是已經起步的小科班,「一團」是為學生打造一個專屬劇團,「一所」則是指研發、升級京劇教材的研習所,系統研究如何讓小孩子學得進、學得會京劇。

王珮瑜03
王珮瑜近年將重心放在京劇教育上,除了教授基本功,她說更希望學生從中體會中國人的體面和教養。(網上圖片)

  「我有一個理想,就是盡我所能實現京劇藝術的當代化,這可以說是我一生的終極目標。 」從京劇演員,到傳播者,再到教育者,王珮瑜的身份在變,但初衷依然。

  延伸閱讀:中國第一位嗩吶博士 讓「老土樂器」登上世界舞台

  延伸閱讀:KOL時代|專訪自得琴社:當中國古琴遇上哆啦A夢

相關標籤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創歷史 年少成名曾迷失毀前途

2025-05-07

影視巨星

謝霆鋒

謝霆鋒啟德開騷 香港歌手第1人 影視商界齊頭並進

2025-05-01

時代英雄

國產戰機一戰成名 懷緬「殲-10之父」宋文驄

2025-05-23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創歷史 年少成名曾迷失毀前途

2025-05-07

影視巨星

謝霆鋒

謝霆鋒啟德開騷 香港歌手第1人 影視商界齊頭並進

2025-05-01

時代英雄

國產戰機一戰成名 懷緬「殲-10之父」宋文驄

2025-05-23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香港故宮多媒體互動展 「『紋』以載道」

香港故宮多媒體新展 「『紋』以載道」探尋紫禁城的紋樣密碼

2025-05-20
大灣區現代園林

廣東現代園林中的跨界演繹|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3-20

重生的廣東古城 延續的根脈|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4-11
大灣區古迹

廣東古迹遺址中的破浪之路|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5-03
大灣區古典園林-嶺南四大名園

廣東古典園林中的嶺南風情|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3-15

廣東古鎮裏的唐宋明清|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4-04
大灣區古迹遺址

廣東古迹遺址中的嶺南文脈|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4-29
大灣區現代園林

廣東現代園林中的跨界演繹|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3-20

重生的廣東古城 延續的根脈|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4-11
大灣區古迹

廣東古迹遺址中的破浪之路|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5-03
大灣區古典園林-嶺南四大名園

廣東古典園林中的嶺南風情|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3-15

廣東古鎮裏的唐宋明清|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4-04
大灣區古迹遺址

廣東古迹遺址中的嶺南文脈|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4-29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1:40
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節目《物暢其流》

持續更新|《物暢其流》第8集:跨境一鎖 科技簡化清關流程

2025-05-19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1:40
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節目《物暢其流》

持續更新|《物暢其流》第8集:跨境一鎖 科技簡化清關流程

2025-05-19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500年殖民史本質就是階級鬥爭

2025-05-23
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

  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糉子划龍舟外,還有插艾,古時便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一詞。

  這句話最早見於南朝《荊楚歲時記》(南朝梁):「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宋朝《東京夢華錄》:「端午……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艾草等,士庶家釘艾人於門上。」

  清朝《燕京歲時記》:「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於門旁,以禳不祥。」

  艾有去袪濕毒、邪氣之效,古時...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