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3-12
編輯︰聞華
我們常用五彩斑斕形容色彩豐富,究竟「五彩」最初是指哪5種顏色呢?
中國傳統色彩中的「五彩(五采)」,是「青、赤、黄、白、黑」這五種顏色,也被稱為「五色」、「正色」。
《禮記》中記載,「衣正色,裳閒色(間色)」。唐代解說《禮記》的《禮記正義》中說,「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
古人將這五種色彩與五行、方位、五方天帝和神獸對應,形成獨特的「五色」體系,展現出古人對天地自然的認知。
「五色」體系最晚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已經出現,作為禮儀制度的一部分,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許多儒家典籍中都有記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
《周禮·冬官考工記》中記載,「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玄,在古代最初即指黑色,或偏紅的黑色。
《淮南子》中記載了五行與方位的對應:東方為木,南方為火,中央為土,西方為金,北方為水。
秦始皇的龍袍為甚麼是黑色?就與五色體系有關,因為秦朝崇尚水德,水德尚黑,因此秦朝就以黑色為尊。
與「正色」相對的概念叫做「間色(閒色)」,即五個正色互相混合產生的顏色:綠、紅(淺紅)、碧、紫、緇(一說「駵黃」,近似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