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3-09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保護、繼承並發展好這些傳統技藝,是當下值得思考的話題。
中國文化|使用短視頻平台 展示非遺技藝和故事
據媒體報道,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以下簡稱「中國非遺保護年會」)於近日在陝西省榆林市舉辦。這場題為「打造非遺年度名片,綻放非遺絢麗色彩」的文化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辦,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與榆林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抖音電商是參與平台之一。
近年來,電商平台參與非遺傳承保護屢見不鮮。而首屆非遺年會,也借由短視頻集中展示傳統非遺技藝、非遺美食、非遺文創及非遺傳承人的故事。

從把織布機搬上抖音,吸引10萬年輕人圍觀的吳羅織造技藝非遺傳承人朱立群,到用短視頻宣傳核雕技藝和文化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宋水官;
從依靠竹編帶動600多人增收就業90後非遺從業者劉霞冰,到分享茶文化、茶知識、銷售茶葉的制茶手藝人陳亞忠;
從把澆鑄、雕塑、修蠟、打磨和彩繪等一道道銅工藝品製作工序搬上短視頻的俞光,到孟津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暢楊楊。
愈來愈多的非遺傳承人和非遺項目在電商平台大放異彩。
中國文化|讓年輕人更關注非遺內涵和深度
這種模式不僅拉近了傳承人和消費者的距離,更是讓傳統技藝本身在年輕人心中烙下印痕。而平台也在這種合作中,更加關注非遺產品背後的文化內涵和深度。

2022年6月發佈的《抖音非遺資料包告》顯示,抖音電商平台上,00後購買非遺好物的熱情高,購買非遺好物的成交額同比增長最快,為959%;在抖音電商獲得收入的非遺傳承人數量同比增長34%。
顯然,「非遺+電商」不僅在管道上拓展了非遺的傳播路徑,也促使非遺傳承實現規模經濟和商業變現價值,繼而擴大其影響力,獲得更多年輕人的青睞。
從近幾年非遺傳承路徑來看,非遺技藝、產品,同消費者的興趣連接愈發緊密。當然,更深層次的來看,這種連接模式是否可複製,是否有更多創新賽道助力這一模式可持續,進而給各類群體的生活帶來文化趣味和不一樣的體驗,是更為關鍵的事。

中國文化|要讓非遺融入生活 才能保護和傳承
非遺傳承需要更多載體,而電商參與的本質,並非是帶了多少貨,而是以這種方式默默影響人們的生活,給非遺傳承也給廣大愛好者打開一扇想像的視窗。
非遺技藝從小眾到大眾,需要真正融入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熱愛、保護和傳承。
中國非遺保護年會舉辦期間,抖音不僅線上上搭建了「dou見非遺」會場,推出「遊在中國的非遺」「穿在身上的非遺」「讀在書中的非遺」「非遺玩家」等內容版塊,讓更多好商品通過抖音電商「出圈」。

電商平台用年輕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內容創作方式,讓更多人參與到非遺保護工作中。非遺傳承人通過電商平台集中推介「非遺好物」,讓年輕人在消費和使用非遺產品的同時,領略傳統技藝的魅力,感受傳統文化的厚重內涵和風采。
(原文轉載自27/02/2023 中國青年網)
延伸閱讀:水底舞蹈 演繹非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