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鳥為炫耀 雀仔街同飲茶有關?回顧香港養鳥文化

撰文︰黃皓頤

  很多人愛飼養貓狗,不少狗主更愛在假日時帶愛犬去戶外散步。但在1950至70年代,人們最寵的是唱得又睇得的鳥兒,養鳥就像現在養貓狗般普遍,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養鳥不分貧富 上茶樓借愛鳥出風頭

油麻地雲來茶樓
以往的舊式茶樓,茶客可以將鳥籠掛在窗邊掛勾上,然後邊品嘗點心,邊細聽鳥兒的歌喉。圖為已結業的油麻地雲來茶樓。(圖片來源:香港昔日情懷 the Good Old Days of Hong Kong FB圖片)

  中國的養鳥文化很悠久,在清朝中、後期最盛行,由於社會較安定,不少富戶及官家子弟漸漸愛上玩雀為樂。後來內地這種消閒娛樂的養鳥文化流傳至香港,不論富有人家或平民百姓,都愛帶着鳥籠周圍去。

  早期人們多是飼養八哥、相思、畫眉等,愛牠們歌聲嘹亮、悠揚悅耳,後來因為鸚鵡懂得模仿人類語言,感覺有趣,所以吸引不少人飼養。

  養鳥的樂趣各人不同,有人愛每朝聽着愛鳥的鳴叫、歌喉,也有人愛跟鳥兒互動,撫摸羽毛、餵食時逗玩、或帶牠出外走走,甚至有鸚鵡主人會讓愛鳥站到其肩膊同行,喜愛鳥兒乖巧聽話。

  那年代,愛鳥之人最常帶着愛鳥歎早茶,早上在茶樓裏,常看到四周掛滿鳥籠的場面。茶客將鳥籠掛在窗邊掛勾上,然後邊品嘗點心,邊細聽鳥兒引吭高歌,十分寫意。

  一旁又聚集一班愛鳥之人,邊品茗邊欣賞眾鳥兒的毛色、姿態和歌喉,並交換養雀心得。有些人則為了炫耀愛鳥的毛色、歌喉,又大談選用鳥籠的名貴、各種配件的精致等等,趁機吹噓其身份和品味。

  在當時娛樂不多的年代,養鳥成為高人一等的身份象徵,帶雀籠去飲茶也成了一種身份認同。養鳥文化和飲茶文化亦有着密切的關係,惟隨着舊式茶樓逐漸被淘汰,以往雀友齊聚上茶樓的場面也消失了。

雲天大茶樓
約1950至70年代,愛鳥之人最愛帶同愛鳥到茶樓歎早茶,這個茶樓掛滿鳥籠的場面,並不罕見。圖為已結業的雲天大茶樓。(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香港老店|盤點已消失的香港茶樓 你最懷念哪一間?

雀仔街吸引雀友聚集交流 特色面貌變旅遊景點

雀仔街
昔日的雀仔街(即康樂街)是愛鳥之人的集中地,高峰期時約有70、80間售賣雀鳥、鳥籠及相關用品的攤檔。後來雀仔街更成為了熱門旅遊景點之一。(網上圖片)

  昔日的旺角雀仔街(即康樂街),是很多雀友上茶樓的聚集地。初時街道上有些小販售賣雀鳥、鳥籠及相關用品,後來規模逐漸擴大,在1980年代曾多達70、80間店舖,亦因而得名雀仔街。每逢周末、周日,很多愛鳥人士前往雀仔街逛遊,更成為香港特色旅遊景點,吸引不少遊客前往參觀。

  1990年代,政府啟動「亞皆老街/上海街重建計劃」,清拆雀仔街重建為朗豪坊商場。為了延續雀仔街的特色和面貌,政府在界限街、基提道、太子道西及園圃街的交匯處興建3,000平方米的園圃街雀鳥花園,1997年底落成後,成為愛鳥人士的集中地,原本雀仔街的店舖亦遷到該處繼續營業。

園圃街雀鳥花園
旺角的園圃街雀鳥花園,在1997年12月開幕。花園以中式為主題,設計強調牌樓的特色。園內「洞門」將花園劃分成不同的庭園,在座椅上方設有掛架,讓訪客掛上鳥籠,然後可以坐在椅上感覺鳥語花香的氛圍。(圖片來源:Getty)
園圃街雀鳥花園
園圃街雀鳥花園的樹木上,鳥籠高掛,更連鸚鵡也聚集在一起,有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圖片來源:Getty)

  延伸閱讀:維他奶創辦人研「窮人牛奶」強身救國 竟被鬧「無陰公」?

  陶冶性情的養鳥文化,見證了香港社會新舊交替,飲茶文化的變遷、旺角的大變身,給舊香港留下印記。忙碌的都市人,不妨抽空到雀鳥花園走走,細聽鳥兒清脆的歌聲,享受片刻的閒適自在。

2:41

港式主題公園|北角月園 大埔松園仙館 荃灣遊樂場 你去過未?

2:19
無綫台慶,肥肥踩雞蛋,劉德華心口碎大石,汪明荃唱《熱咖啡》◙

TVB台慶 經典表演逐個數

2:30

維他奶創辦人研「窮人牛奶」強身救國 竟被鬧「無陰公」?

創科博覽2022;容啟亮;香港科研

創科博覽2022|探測月球火星 6G通信技術 香港科研領先世界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歷史博物館增3展覽「香港多面體」 看油尖旺發展 讀華僑葡人故事

《破·地獄》劇照

《破·地獄》|破地獄為超渡亡者還是慰藉生者?「跳油鑊」為何已很少見?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