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識|榫卯是甚麽?

編輯︰流螢

  在中國傳統木建築中,有一種叫做「榫卯」的結構,其特色是不使用釘子就能穩固物件和建築,十分神奇。究竟「榫卯」的原理是甚麽?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榫卯」是一種中國傳統建築的主要結構方式,通常應用在木建築、家具以及其他木製器械中。最基本的「榫卯」結構由兩個構件組成,以構件上形成的凹凸部分結合而成。

  構件中凸出的部分叫做「榫」或「榫頭」,而凹進去的部分稱為「卯」、「榫眼」或「榫槽」,首先將其中一個「榫」插入另一個「卯」中,兩者咬合並固定,便組成了「榫卯」。

  雖然在「榫卯」結構中,構件之間嚴密扣合,環環相扣,然而,它們卻不是牢牢地扣在一起,而是擁有可活動的彈性空間。

  這種「彈性結構」性質,能讓建築在遇上地震的衝擊時,隨着地震震動,建築部件彼此錯動,從而緩衝撞擊。

  這便是為何中國許多已上百年,甚至千年的古建築歷經風雨仍可屹立不倒,令人不得不敬佩古代匠人的建築智慧。

中國傳統「榫卯」結構
2009年,「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包含榫卯技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標籤

小寒不寒 清明泥潭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在每年的1月5至7日之間,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在部分地區,小寒可能比大寒更冷,因此有「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

  正常而言小寒天氣是十分寒冷,但若天氣有反常情況,便會有「小寒不寒,清明泥...

1月1日「元旦」的由來

    1月1日到了,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1月1日稱為「元旦」,也是新一年的開始,不過,古時元旦並不是指1月1日的,究竟中國何時以1月1日為「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組合起來就是天明的開始。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詞源自於三皇五帝時代的顓帝,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而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一年之始)、月之元(一月之初)、時之元(一日之初)的意思。然而,古代中國是使用農曆,因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趣談中國文化|「三人成虎」是指三個人變成老虎?

中國文化通識|中國四大名亭是?

中國文化通識|中國四大名橋是?

趣談中國文化|「連中三元」有多難?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