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11-12
在中國傳統木建築中,有一種叫做「榫卯」的結構,其特色是不使用釘子就能穩固物件和建築,十分神奇。究竟「榫卯」的原理是甚麽?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榫卯」是一種中國傳統建築的主要結構方式,通常應用在木建築、家具以及其他木製器械中。最基本的「榫卯」結構由兩個構件組成,以構件上形成的凹凸部分結合而成。
構件中凸出的部分叫做「榫」或「榫頭」,而凹進去的部分稱為「卯」、「榫眼」或「榫槽」,首先將其中一個「榫」插入另一個「卯」中,兩者咬合並固定,便組成了「榫卯」。
雖然在「榫卯」結構中,構件之間嚴密扣合,環環相扣,然而,它們卻不是牢牢地扣在一起,而是擁有可活動的彈性空間。
這種「彈性結構」性質,能讓建築在遇上地震的衝擊時,隨着地震震動,建築部件彼此錯動,從而緩衝撞擊。
這便是為何中國許多已上百年,甚至千年的古建築歷經風雨仍可屹立不倒,令人不得不敬佩古代匠人的建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