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博覽2022|香港科研走向世界 醫療健康科學成果豐碩

編輯︰言嘉庸

  香港回歸25年來,科學研究取得卓越的成就,為向社會各界展示香港自然與人文科研的實力,團結香港基金籌辦「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科研成果展」,選出25項來自香港各所大學與科研機構的傑出科研成果,於12月12日至22日在「創科博覽2022」中展出。

  這25個項目共分為「醫療和健康科學」「通訊和自動化」「材料科學和微電子」「環境和食品科學」「文化和智慧城市」5個展覽單元,本文主要介紹「醫療和健康科學」單元的6個項目。

創科博覽2022|中大無創產前檢測 全球每年數百萬計孕婦受惠

盧煜明教授及其團隊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並為分子診斷學的發展奠下重要基石。(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提供、Getty)

  有「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之稱的盧煜明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丶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及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他同時兼任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

  由盧教授及其團隊研發針對唐氏綜合症等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的無創產前檢測對世界影響深遠,被全球科學界視為重大突破。該檢測已在90多個國家/地區採用,每年有數百萬計孕婦受惠。香港兒童醫院更免費為高危孕婦進行檢測。

  盧教授還發現胎兒遊離DNA與癌症腫瘤遊離DNA之間的相似之處,為癌症的液體活檢作出開創性的貢獻。他並成功研發出能夠檢測多種癌症的技術,為多樣癌症可於早期便經測試檢驗得出而奠定基礎。

創科博覽2022|抗擊新冠肺炎 港大研究成果改善患者症狀

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通過跨學科和跨國家的合作,對新冠肺炎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發現。圖為港大的研究實驗:外科口罩分隔降低了COVID-19金敘利亞倉鼠模型中非接觸傳播的風險。(圖片來源:香港大學提供)

  在整個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對本地疫情進行全面的流行病學研究,研究結果更被用於支持制定關鍵政策。透過次世代高通量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從患者身上推斷出完整的SARS-CoV-2基因組,揭示了本地的傳播模式, 有助於追蹤感染源頭。

  港大醫學院亦啟動了全球首個研究,證明干擾素β-1b、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和利巴韋林的早期三聯抗病毒組合可加快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症狀和縮短住院時間。重新利用抗病毒劑的類似策略亦可以應用於未來的流行病,以進行安全且有效的治療。

  團隊在診斷、疾病模型、療法和疫苗方面的研究領先全球,包括率先使用非侵入性深喉唾液進行新冠肺炎診斷、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研究新冠肺炎的動物模型和人體類器官。

創科博覽2022|理大Scolioscan系統 造福全球逾3萬脊柱側彎患者

香港理工大學以三維超聲成像技術開發了一套沒有輻射的脊柱側彎評估系統Scolioscan。(圖片來源:香港理工大學提供)

  特發性少年脊柱側彎是小孩中最常見的一種脊柱變形。X光成像是最常用的測量方法,但基於輻射有害而不可頻繁使用。

  香港理工大學研發的Scolioscan無輻射、比現有科技更具成本效益,適合大規模篩查脊柱側彎,患者亦可頻密地接受跟進檢查。

  Scolioscan自2016年先後在不同國家註冊成為醫療儀器,這項技術同時亦於多個國際展覽中奪得發明獎項。供診所使用的儀器也已經在香港、澳門、內地、荷蘭、波蘭、澳洲、德國、意大利、波士尼亞、羅馬尼亞等地安裝,至今已為超過30,000名脊柱側彎患者提供檢測。

創科博覽2022|浸大創新前列腺癌尿液檢測 提高患者康復機會

香港浸會大學研發了一個創新及非侵入性的尿液測試,能夠達到早期前列腺癌篩查的效果。(圖片來源:香港浸會大學提供)

  香港男性常見的癌症中,前列腺癌排第三,死亡率則排名第四,前列腺癌多見於年齡在50歲或以上的男性,基於現時的前列腺癌篩查測試的準確度或測試帶來的痛苦,很多病例在病發時都被診斷為晚期。

  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系主任黃嘉良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推出的譜宜評分®測試,為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偏高的男性測量尿液中的多胺水平,來評估前列腺癌風險。這個新技術已與本地醫學院完成臨床研究,發現尿液中的精胺水平愈低,病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就愈大。

  譜宜評分®篩查技術準確度高,並無副作用,能夠提高及時治療與康復的機會 。通過結合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徵和譜宜評分®的結果,臨床結果顯示能避免四成不必要的前列腺活檢,為患者和醫生提供更全面的建議

創科博覽2022|浸大核酸適配子研究 獲FDA孤兒藥認定

香港浸會大學正進行臨床前研究,為成骨不全症研發更有效的治療策略,造福病人和社會。(圖片來源:香港浸會大學提供)

  成骨不全症(OI)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骨疾病,患兒經歷輕微的碰撞,就會造成嚴重的骨折,俗稱「玻璃骨」。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教授及中醫藥學院副院長(研究)張戈教授,與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合作發現,硬骨抑素是成骨不全症患者的特異生物標誌物,開發出適配子藥物 「Apc001」,可促進骨形成並無心血管風險,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授予「孤兒藥」(用於治療、預防、或診斷罕見疾病或症狀的藥品)資格。 這是中國首個適配子藥物獲FDA孤兒藥認定。

  除了用於治療成骨不全症,「Apc001」亦適用於未來的登月計劃。失重引起的骨質流失和頸動脈僵硬度增加是太空人長期太空飛行中面臨的問題,經長效修飾的 「Apc001 」可對抗失重引起的骨質流失並不增加頸動脈僵硬度。

創科博覽2022|Gense便攜式醫學成像 安在家中做身體檢查

Gense提供的便攜式醫學成像裝置針對家居、安老院、診所等場所的預防性篩查和慢性疾病監測。(圖片來源:Gense Technologies提供)

  尖思科研(Gense Technologies)提供低成本便攜式自助醫療成像設備,用於在家和診所進行深入的健康監測和診斷篩查。該設備針對肝、肺、腎等一些最昂貴疾病的早期檢測和慢性疾病管理。

  這款輔助遠程醫療的家用醫學成像設備,成像掃描可由用戶自行管理,無需任何實質性的操作培訓,並由雲端的機器學習算法提供支持。

  延伸閱讀:香港回歸25周年|港澳藥械通 落實跨境醫療助港人北上生活

  延伸閱讀:新冠疫情|港兩大醫療機構中醫網上義診 贈藥上門一條龍助患者抗疫

「創科博覽2022」展期及地點:

創科博覽2022活動海報02

  翱翔藍天,貼地飛行,從國產大飛機到高速磁浮列車,從探索海洋到逐夢太空;12月12日至22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創科博覽2022」,為大家展示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同時介紹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的科研成果,免費入場,歡迎參與!

  登記網址:https://ourhkfoundation.org.hk/innotechexpo2022/

生態磚塊梁美儀

生態磚塊梁美儀|從重考生到大學教授 廢物利用也能守護海洋

2023-12-02
1:48
荷李活道大笪地的小販擺賣和賣藝表演

上環新填地不是大笪地? 追尋香港最早的大笪地

2022-11-04
2:52

康泰清盤|東南亞遊起家 曾日做百團 經歷菲律賓人質事件 終不敵疫情

2022-11-03
2:33

嘉頓餅乾是抗戰食糧?這款方包為何叫「生命麵包」?

2022-10-29
2:30

大家樂比麥當勞更早賣漢堡包?

2022-10-22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茶餐廳|早期卡位是相睇勝地?水上人結婚在茶餐廳擺酒?

2025-04-20
都爹利街、《夢伴》MV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都爹利街全港僅存4支煤氣燈 掘頭巷變法定古迹

2025-04-19

香港茶餐廳|瑞士雞翼源於美麗誤會?咕嚕肉的「咕嚕」有何含意?

2025-04-13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舞獅,啟德體育園開幕

舞獅|中國傳統表演藝術 由宮廷娛樂到民間演出 走向傳承之路

2025-03-22
港鐵《牛仔》展

童年回憶|港鐵香港站《牛仔》展覽 40年來首次展出珍藏手稿

2025-03-21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賽馬會、香港體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

一文看清香港賽馬會行善百年 「體院」演藝學院是誰出資興建?|馬會故事

2025-03-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啟德體育園

啟德體育園3月1日開幕 「跨世代」明星 運動員演出 4台電視聯播

2025-02-11
林村許願樹

春節|由兩棵大榕樹到林村許願節 獨有拋寶牒許願的港式文化

2025-02-04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