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0-12-04
高錕年幼時在上海長大,家中算是富裕,有Vauxhall轎車代步。高錕的父親在美國讀法律,這類人才極少,所以一回上海,立刻獲市長接見,招攬為一特別法院效力,這法院乃按上海國際社會的要求而設立,專門審理與外國人有關的民事和刑事訴訟,以保障「國際市民」的利益。
他父親當時還沒到30歲,亦沒有執業經驗,已獲委任為華人法官,與外籍主審法官一道審案。他獲得任命相信與他受過律師訓練,而且能講能寫英文有關。高錕母親身材細小,生育絕不輕易,在生產過程中亦有孩子染上麻疹而夭折,所以當高錕和弟弟出世後,都備受寵愛。
或許高錕父親在美國住過一段時間,所以管教方式既傳統也融合現代,他會教高錕古文,還有英文和其他科目。或許就是在傳統和西化教育中成長,高錕和弟弟都不自覺地養成自立能力。
到了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日本人攻入上海租界,上海也變成淪陷區。高錕父親以往應酬多,經常不在家,現在卻整天呆在家中,家庭生活亦親密起來。他父親對戰事憂心重重,曾經考慮撤去陪都重慶,就當大人討論整個家庭的未來大事時,高錕卻正和其他孩子一起在打橋牌。
這期間父母和高錕兄弟十分親近,令他大有裨益。父親對高錕稀奇古怪的問題一直對答如流,令他大感佩服。但有一次,他一條問題竟令父親語塞,在那一刻他變成了一個普通人,再不是高錕心目中的通天曉。高錕有所頓悟,知道沒有人能夠什麼都知道,而有所不知,也不是值得羞恥的事。
父親當時跟他說,對他終身受用,高錕仍然記得父親說:「你會發現,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不知道或不了解的,沒有人能掌握一切知識。」就是父親不斷啟導他不斷探索和學習。
高錕回顧過去,承認自己實在幸運,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渡過童年,喜歡什麼便做什麼,他的探索精神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