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編輯︰許可

  孫家棟在中國航天的地位少人能及,他研發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被譽為「中國衛星之父」;他又是北斗導航系統和探月工程首任總設計師,開拓未來。用錢學森的話說,孫家棟就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人。孫家棟有甚麼故事?

錢學森親自點將 孫家棟挑重擔

  孫家棟1929年生於東北遼寧的教師家庭,上世紀50年代留學蘇聯,學習飛機製造,但回國後因為中國軍事需要,改行從事導彈和運載火箭的研發,且很快成為該領域的專家,30歲出頭已是一款中程導彈的總體主任設計師。

  到上世紀60年代,當局在成功研發「兩彈」(核彈和導彈)後,決定發展同樣對中國軍事有重要意義的「一星」──人造衞星。可是文革開始,多位技術負責人都「靠邊站」。此刻孫家棟的能力與智慧,引來時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的錢學森注意,並親自點將由這位年輕人出任人造衞星總體設計負責人。

  延伸閱讀:包攬中國航天4個「第一」 神舟之父戚發軔

孫家棟留學蘇聯前,曾任解放軍空軍的俄語翻譯。(網上圖片)

  臨危受命的孫家棟不負眾望,帶領團隊刻苦攻關,終於在1970年4月23日,把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一號」送上太空,並實現了「上得去、抓得住、聽得着、看得見」的目標。中國亦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5個成功發射人造衞星的國家。這一年,孫家棟才41歲。 

孫家棟頂壓力 移除衛星上毛像章

  這裏還有一段小插曲。文革時期神州大地的領袖崇拜近乎瘋狂,一些科研人員甚至在「東方紅1號」的儀器上鑲嵌毛主席像章以「表心意」,結果不單衞星重量大增,更可能影響散熱、影響衞星姿態。

  這問題的嚴重性其實大家心裏都有數,只是在那個特殊年代,誰也不敢說穿,擔心犯政治錯誤。最終還是孫家棟鼓起勇氣,趁匯報工作的機會向總理周恩來說出情況。周恩來聽後強調「搞衞星一定要講科學」,支持把像章移除,衛星才順利升空。

「東方紅一號」是中國發射的一顆衛星,它工運作了28天,但至今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圖為河北一班學生參觀「東方紅一號」的模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後來孫家棟先後擔任中國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以及多顆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探測衛星的總師,他還是北斗導航衛星的首任總設計師。從「東方紅一號」算起,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或總師的人造衛星已超過40顆;中國自主研發的頭100個航天飛行器中,就有34個出自孫家棟之手。 

  延伸閱讀:孫家棟獲「共和國勳章」、葉培建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嫦娥成功奔月 孫家棟喜極而泣

   21世紀初,中國展開探月工程,以「繞」、落」、「回」的「三步走」方式探索月球。在2004年,在衛星事業上已地位超然的孫家棟,在已過古稀之年再次接過重擔,出任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很多人為他擔心:大多數人在這年紀都功成身退,為甚麼還冒這個險?萬一失敗了,航天生涯不就蒙上陰影?對此,孫家棟回答很簡單:「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由孫家棟任總設計師的探月工程第一期,共發射了兩顆「嫦娥」探月衛星,其中2007年10月24日發射的「嫦娥一號」成功環繞月球後,在月球豐富海硬着陸。(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導彈到人造衛星,再到北斗導航、探索月球,孫家棟的經歷就是一部「中國航天史」。中國「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離世前曾給孫家棟寫了一封信:「您是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成長起來的優秀科學家,也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人.....我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

  在探月一期工程後,孫家棟逐漸淡出航天一線,但年逾九旬的他,仍時常到北京航天科技大廈看資料。有人問他航天精神哪一條最重要,孫家棟毫不猶豫地說是「熱愛」,因為沒有熱愛,就不會有動力去埋頭苦幹、無私奉獻。

孫家棟和妻子魏素萍相伴超過60年,魏素萍原為為兒科醫生,兩人育有兩名子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中國計算機之母」 夏培肅的永恒傳奇

2022-10-29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創歷史 年少成名曾迷失毀前途

2025-05-07

影視巨星

謝霆鋒

謝霆鋒啟德開騷 香港歌手第1人 影視商界齊頭並進

2025-05-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創歷史 年少成名曾迷失毀前途

2025-05-07

影視巨星

謝霆鋒

謝霆鋒啟德開騷 香港歌手第1人 影視商界齊頭並進

2025-05-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深圳也有沙田 葵涌 西貢?香港 深圳有多少相同地名?|神州冷知識

2025-05-08

高鐵話你知之五|坐高鐵不想被噪音騷擾?有靜音車廂

2024-03-11

高鐵話你知之六|高鐵為何很少「通宵車」?

2025-01-24

高鐵話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鐵為何不載客?

2025-02-05

高鐵話你知之一|列車座位為甚麼沒有E?

2023-12-04

高鐵話你知之二|買了無座票=全程站?「三色燈密碼」幫你找空位

2023-12-26

高鐵話你知之三|高鐵月台「彩色地標」要怎樣看?

2024-01-03

高鐵話你知之四|高鐵為何沒有安全帶?

2024-01-22

高鐵話你知之五|坐高鐵不想被噪音騷擾?有靜音車廂

2024-03-11

高鐵話你知之六|高鐵為何很少「通宵車」?

2025-01-24

高鐵話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鐵為何不載客?

2025-02-05

高鐵話你知之一|列車座位為甚麼沒有E?

2023-12-04

高鐵話你知之二|買了無座票=全程站?「三色燈密碼」幫你找空位

2023-12-26

高鐵話你知之三|高鐵月台「彩色地標」要怎樣看?

2024-01-03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老鐵匠的古董紫砂壺

2025-05-07
1954年5月13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官廳水庫

中國第一座大型水庫竣工

打牙祭

  「打牙祭」乃四川方言,原本是四川人祭祀財神(或稱土地神)的習俗,後來泛指吃肉或豐盛的菜餚。「打牙祭」有甚麼故事呢?

  《犍為縣誌·風俗》記載:「工商業家月以初二、十六兩日肉食二次,名為打牙祭,已成為各家普遍之習慣。」四川商人傳統每逢月初及月中都以雞、豬、魚等肉類祭拜土地神,祈求保佑自己生意興隆,客似雲來。拜祭過後,上上下下自然要大吃一頓,「祭」自己的牙齒,於是便有了生動貼切的「打牙祭」之說。

   以前肉價十分昂...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