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百歲楊振寧的家國情懷

編輯︰許可

  楊振寧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大家都知道他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為當世最偉大物理學家。但能看懂他學術成果的人真的不多,老百姓更能知道的,是他的家國情懷。2022年3月,百歲高齡的楊振寧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楊振寧出身書香門第 在清華園成長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的書香門第,父親楊武之為留美博士,是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陳省身、華羅庚都是他的學生。

  因為父親受聘到清華大學任教,楊振寧7歲時隨家人遷居北京,生活在清華園內。

  在這裏,楊振寧接觸到了物理。12歲的一天,他從圖書館看到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金斯的《神秘的宇宙》,赫然知道宇宙的物理結構是如此神奇,本來鍾愛數學他的自此也迷上了物理;他對父親說:「將來有一天我要拿諾貝爾獎!」

  當刻父親當然沒把這句話放在心上,直到一年之後,他亦察覺兒子確有天賦,便在一張照片上寫下了「振寧似有異禀」的斷言。

楊振寧早慧,4歲開始他由母親教導認字,一年後已學會3,000個中文字。圖為楊振寧童年時和父母合影。(網上圖片)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清華、北大和南開3間高校內遷,第二年在雲南昆明組建西南聯大,這時楊振寧也隨父親輾轉到了當地。

  那一年當局讓所有學生可按同等學歷報考大學,不需要文憑,才16歲、只讀到高二的楊振寧便報名參加西南聯大的考試,並以絕佳成績被錄取。

  他在高中沒正式學過物理,報考的是化學系,可是入學後發現自己的興趣始終是物理,於是是轉到物理系。那時西南聯大物理系大師雲集,楊振寧如魚得水,完成本科課程後又繼續攻讀碩士。

1957年奪諾貝爾獎 楊振寧名揚世界

   「我在西南聯大的7年,對我一生最重要的影響,是我對整個物理學的判斷,已有我的『tast』。」楊振寧這樣形容那段日子。

  1945年,楊振寧考取公費留學赴美國,入讀芝加哥大學,3年後取得博士學位。此後他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研究,開始學術黃金時代。

  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他與同來自西南聯大的「師弟」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轟動了物理學界,兩人因此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左二)和李政道(左一)合作獲得諾貝爾獎,遺憾的是,他們後來決裂了,而箇中的原委或許外人永遠不能盡悉。楊振寧後來說,和李政道決裂,是他今生最大的遺憾。(網上圖片)

  他們也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讓世界知道中國人不比誰差!

  楊振寧還有其他學術成就,但這些研究和「宇稱不守恒」一樣都非常深奧,大多數人無法明白,也無法知道他對人類的貢獻有多大。不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的一個評選或許可將之「量化」。

  該刊2000年評選過去千年以來的最偉大物理學家,總共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名列18位,且是這個榜單裏唯一在世物理學家。

  1971年中美關係的僵局終被「乒乓外交」打破,楊振寧決定趁這機會,回到魂牽夢縈的神州大地;他雖然已離開了26年,但始終深愛着祖國。

1971年破冰回國 楊振寧推動中美交流

   楊振寧獲諾貝爾獎後,為工作和到各地學術交流方便,於1964年加入了美國籍,他也成為了美籍著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所以此行備受各方關注,而這次行程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迹。

  回到中國後,楊在上海看望了父母,在北京見到兒時的好友、「兩彈一星」元勳之一的鄧稼先。他還得到總理周恩來接見,並獲安排參觀多間高校和科研機構,期間所見所聞,特別是新中國的獨立自主和科技發展,讓楊振寧心潮澎湃;他希望能為新中國建設出力。

  延伸閱讀:研發核武強大中國軍事 鄧稼先只拿20元獎金

楊振寧經常在各大高校作講座,2004年時他還為清華大學的本科生上基礎物理課。(網上圖片)

  自此之後,楊振寧每年都回國,於不同層面推動中美交流。而在美國、歐洲等地講學時,他總會利用機會介紹新中國的情況;在他帶動下,更多海外華人學者也陸續回到祖國探親訪問,並加入推動交流行列。

  楊振寧亦為中國科技發展和教育出謀獻策,並出錢出力。上世紀70年代初,他建議中國加強基礎研究,影響至為深遠;他1997年捐資400萬美元在清華大學創建的高等研究中心(後更名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現在已是中國基礎研究的戰略高地。

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 定居北京

   而較不為人知的是,楊振寧曾為中美建交出力。1977年,他參與發起的「全美華人促進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員會」,在《紐約時報》上刊登「致美國卡特總統公開信」,信的英文內文旁邊的「亡羊補牢,猶未為晚」8個中文字更是經典。

  2003年底,從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退休的楊振寧放下美國的一切,回到中國定居。他把清華園內的住所命名為「歸根居」,「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個圓,從一個地方開始,走了很遠的地方,現在又回來了。」他說。

  2015年,楊振寧放棄美籍,回復中國國籍。

  他曾說過,當年因為脫離中國國籍,「父親一輩子都沒有寬恕我」,到這一刻他說:「父親雖然已經不在了,可是我的身體裏流着父親的血液,也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楊振寧晚年在第二任妻子翁帆陪伴下在北京生活。楊振寧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禮離世後,他和翁帆2004年在廣東汕頭結婚。由於兩人年齡相差達54歲,曾引來不少議論。(網上圖片)

  楊振寧的「回家」曾引來一些雜音,有人質疑當錢學森、鄧稼先等大批科學家回國建設時,他為甚麼沒回來,還改了國籍。但楊振寧的愛國和對國家的貢獻是肯定的,他在那特殊環境下的選擇,不應再受爭議。

  2022年3月,百歲楊振寧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辭說:「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延伸閱讀:對話楊振寧:個人的生命在整個宇宙之間非常渺小

中國電磁彈射之父 馬偉明令國產航母戰力倍增

2:56

放棄專利讓白血病治療「白菜價」 王振義:只想病人能好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70年航空報國路 殲-8戰機之父顧誦芬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野菜充饑 算盤計數據 彭士祿逆境研發核潛艇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用「中國神藥」改變世界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百歲楊振寧的家國情懷

當代中國-莫言

說好當代中國的故事 莫言筆下的鄉土情懷

12歲隻身從河南農村來港 崔琦踏上諾貝爾獎之路

放下傷心往事 崔琦63年後重踏故鄉

當代中國-高錕初到香港

舉家離開上海 高錕初到香港

當代中國-高錕-高錕中大面試記

高錕中大面試記

時代英雄

李振聲——比肩袁隆平的農業科學家 要讓中國人家中裝滿糧

傑出名人

塔吉克族家庭三代義務戍邊70年 巴依卡:守護中國每一寸土地

創新先鋒

「無創產前檢查之父」盧煜明

盧煜明獲任香港中大校長 帶你認識這位「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運動健兒

2:22
巴黎殘奧WH2級單打亞軍陳浩源

「輪羽二哥」陳浩源再闖殘奧 勇奪銀牌突破個人成績

影視巨星

徐少強、《天蠶變》、《武狀元蘇乞兒》

徐少強逝世 從《天蠶變》大俠到《武狀元蘇乞兒》大反派

編輯推薦
2:59

非凡75年·政經篇|新中國外交75年 從「一邊倒」到「大國外交」

3:30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自然保育的5個「第一次」

3:05

非凡75年·文體篇|新中國體育75年 從零到4000個世界冠軍

2:48

非凡75年·政經篇|75年糧食增產5倍 中國人吃飽了 也吃好了

2:47
近年,網劇、網文、網遊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新三樣」。

非凡75年·文體篇|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劇 網文 網遊

3:09

非凡75年·政經篇|中國的脫貧奇迹

2:52
新中國成立75年,逐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何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盤點3大成就

2:11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經濟取得巨大發展。

非凡75年·政經篇|書寫奇迹 持續超越 中國經濟走過怎樣歷程?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3:02

非凡75年·政經篇|社會民生「七個有」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社保體系

2:56

非凡75年·政經篇|「一國兩制」如何保障港澳繁榮穩定?

2:30
中醫藥發展歷程和成果

非凡75年·文體篇|中醫藥傳承與創新 惠及全球人類 貢獻中國智慧

2:27

非凡75年·文體篇|傳統文化怎樣創意傳承?

2:30

非凡75年·文體篇|全民健身 全民健康!8億中國人每周做運動

母子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兩張帳單看親情何價

中國長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看十八世紀清帝國龐大疆域的煩惱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1986年10月4日
中國男排

中國男排首奪亞運會金牌

「長舌」到底有多長?

  當遇到喜愛搬弄是非的女人時,便會不期然說一句「長舌婦」。愛說別人長短的婦人,舌頭真的特別長嗎?

  在古代,長舌原來真的與女性有關的。

  在《詩經.大雅.瞻卬》:「婦有長舌,維厲之階」,意指女人有長舌,就是惹禍的根源,故有「長舌婦」一詞,指婦人愛說是非。

  至於有多長才算長舌呢?詩經沒有詳細描述,那就只有古人才知道的標準了。

  延伸閱讀:三長兩短  哪三長與哪兩短?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