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為傳統藝術注入時代活力

編輯︰郭曉陽

  近日,來自上海戲劇學院京劇表演專業的5個「00後」女生火了。她們把京劇唱腔融入現代音樂,將歌曲演繹得耳目一新,讓人聽來如沐春風。因大都住在「416宿舍」,被網友稱為「上戲416女團」。目前,她們的京劇相關視頻累計點讚量已突破2,000萬。僅《探窗》一曲,在短視頻平台上播放總量就超過5,000萬,點讚量超過250萬。許多網友看了視頻後主動去了解京劇,甚至發掘出新愛好,成了京劇票友。

年輕人愛上國潮 帶動傳統藝術年輕化

  「上戲416女團」的走紅,讓我們看到了傳統藝術在當代的生命力。近年來的傳統文化熱滋養了傳統藝術勃興的土壤。身著漢服的年輕人經常出現在景區、博物館,古風音樂蔚然成風,「國潮」品牌受到追捧……隨着文化自信不斷增強,群眾特別是年輕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已經成為當下顯著的社會現象。《2021抖音非遺戲劇資料包告》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抖音非遺戲劇視頻累計播放600億次;過去一年,非遺戲劇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1倍;「90後」、「00後」年輕人成為聽戲主力,佔總觀眾的52%。這些資料,正是京劇等傳統藝術走向當代、走向年輕人的有力注腳。借着傳統文化熱的東風,「上戲416女團」的「出圈」也水到渠成。

  創新表達讓傳統藝術更具新意和時代氣息。經典藝術往往有着穿越時空的感染力,也有着歷久彌新的生命力。在幾百、上千年的流轉中,傳統藝術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學積澱打動了無數人。然而藝術的傳承不是一味的復古守舊,傳統藝術也需要當代表達。在堅守藝術本體的前提下,融入時代審美和價值,才能推動傳統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此次「上戲416女團」以跨界的方式,將京劇與國風歌曲混搭,帶動京劇藝術走紅網路,又一次證明瞭傳統藝術並非曲高和寡,一旦遇到大眾喜愛的表現形式,就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延伸閱讀:春節為什麼要舞龍?認識中國化的文圖騰

當代中國-新華網評-中國文化|為傳統藝術注入時代活力
「416女團」不僅演繹和改編古風歌曲,平時也會發佈京劇戲服、扮相和手勢等,向觀眾介紹京劇的知識,不但提升京劇的活力,還能增加大眾的京劇的興趣。(網上圖片)

  借助短視頻等新興傳播平台,傳統藝術可以更好地抵達年輕人。以戲曲來說,傳統的觀看方式是在劇院或電視前,然而年輕人既沒有太多時間走進劇院,也少有打開電視。短視頻等新興傳播平台打破了時空限制,讓傳統藝術觸手可及。京劇名家王珮瑜長期錄製短視頻,致力於讓觀眾「秒懂京劇」。2019年以來「上戲416女團」持續在短視頻平台發布日常練功、演唱視頻,有時也在宿舍裏展示京劇趕粧、戲服、扮相、手勢,教網友分辨不同流派唱腔。講故事、說知識,短視頻不僅延展了傳統藝術的舞台,更以其互動性、趣味性,拉近了年輕人與傳統藝術的距離。

  延伸閱讀:《唐宮夜宴》再現盛唐時期的中國文化

為傳統藝術帶來新鮮感 提升大眾的熱情和嚮往

  事實上,「上戲416女團」並非個例。愈來愈多年輕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融合當下潮流,為傳統藝術注入時代活力。青年京劇演員王夢婷用節奏感強烈的背景音樂配合京劇變裝,在短視頻平台吸引了近90萬粉絲;安慶師範大學黃梅戲表演專業2017級的梁穎,憑藉黃梅戲翻唱短視頻走紅,獲讚近700萬;「95後」彭靜旋在法國街頭彈奏古箏,讓中國民樂得到更多海內外觀眾認可……這些術業有專攻、深諳同齡人審美趣味與觀賞習慣的年輕創作者們,以個性化演繹再現經典,激發了大眾對傳統藝術的熱情和嚮往。

當代中國-新華網評-中國文化|為傳統藝術注入時代活力
彭靜旋是其中一位將中國文化帶到外國的年輕人,不少外國朋友因為她的表演,開始認識到中國藝術原來如此精彩,更有人邀請她一起表演,真正做到文化交流。(網上圖片)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就了中國人的共同記憶,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基因。期待有更多人以創新表達講述中國故事,以時代精神啟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讓傳統藝術代不乏人,讓我們共同的文化記憶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原文轉載自15/12/2021新華網)

1月1日「元旦」的由來

    1月1日到了,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1月1日稱為「元旦」,也是新一年的開始,不過,古時元旦並不是指1月1日的,究竟中國何時以1月1日為「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組合起來就是天明的開始。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詞源自於三皇五帝時代的顓帝,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而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一年之始)、月之元(一月之初)、時之元(一日之初)的意思。然而,古代中國是使用農曆,因此...

當代中國-新華網評-北京冬奧|以科技創新助力冰雪盛會

北京冬奧|以科技創新助力冰雪盛會

當代中國-新華網評-群眾的認可最寶貴

群眾的認可最寶貴

當代中國-新華時評-中國製造的未來是智慧製造

中國製造的未來是智慧製造

當代中國-新華網評-科技創新讓更多人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科技創新讓更多人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間與愛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真愛永不褪色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歷史學者普遍強調「中國」與「四方」之別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87年版《紅樓夢》取景地 成都這公園歷史底蘊深厚?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醫療革命和技術進步人工智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看中國「不可能產生科學革命」論調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機器人表演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地位舉足輕重

農田、貨櫃船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從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差異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人談情說愛亦逐漸由含蓄到奔放。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沒有自我到卿卿我我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