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1-13
50年前,成昆鐵路打破「禁區」,綠皮「小慢車」載着幾代人走上脫貧路。如今,這條老鐵路有了「升級版」:新成昆鐵路基本複製了老鐵路的路線,但不再走彎路,路程減少200公里,「小慢車」升級成時速160公里的「綠巨人」動車。新鐵路於2022年前後通車後,從四川成都到雲南昆明將從目前的18小時縮短至7小時,將成為客運主力。
新成昆鐵路:走捷徑路程短200公里
通車50年的成昆鐵路,受限於當年的技術條件,速度、運力、鐵路標準已無法滿足今時需求,沿綫頻發的地質災害,也對運輸造成很大影響。2007年,當局開始沿着成昆鐵路的路綫,平行建設一條標準更高、速度更快的「新成昆鐵路(成昆鐵路複線)」。
四川、雲南一帶地形複雜,當年成昆鐵路的很多路段只能以「大迴環」旋轉的方式翻山越嶺,相當於走了很多「彎路」。新鐵路則採用長隧道、高橋等方案,相當於「走捷徑」,令總路程縮短了200多公里,大大節約行駛時間。例如雲南楚雄境內的龍骨甸站和羊臼河站間,原本的線路長32公里,新鐵路採用「三隧夾兩橋」方案,縮短三分之二的路程。
成昆鐵路被稱為「征服自然的奇迹」,新鐵路的「升級」也是克服萬難,尤其部分大橋、隧道需要橫越現有公路、鐵路,對施工提出了新挑戰,因此誕生了多項新記錄。
大橋橫越老鐵路 新成昆鐵路破紀錄
位於雲南楚雄境內的龍川江三線大橋,是新鐵路建設過程中最大的難關之一。這座大橋從老成昆鐵路上空橫越而過,造橋過程中,鐵路每天還要通行十幾趟列車,因此需要先在鐵路兩側分別建造一段橋墩和橋面,最後在空中旋轉對接,拼出完整的橋面。
為避免因橋面重量過大、重心過高而發生翻側事故,建設團隊開創性地採用了「墩中轉體」方案,即在兩側橋墩中間安裝轉體裝置,控制橋面在空中「轉身」。這項方案開創了世界橋樑建設史上「墩中轉體」的先河,填補多項技術空白,創造了轉體高度最高(41.4米)、轉體部件單個重量最大(7,350噸)的世界紀錄。
正在建設中的小相嶺隧道,是新鐵路最長的隧道,全長21.8公里,地質情況複雜,高溫、暗河、湧水、岩爆,都帶來很大挑戰,被視為新成昆鐵路全線通車的最後一道難關。上千名建設者已經在地下奮戰了四年多,預計於2022年完工。
兩代建設者 結緣成昆鐵路
值得一提的是,新鐵路的不少建設者,祖輩曾參與老成昆鐵路的建設。29歲的項目調度主任鄭冬冬就是其中之一,「我爺爺參與了成昆鐵路最長的沙馬拉達隧道修建,很難想像他們經歷了怎樣的艱辛」。
胡旭華的父親,在他兩歲時犧牲在了成昆鐵路的隧道工地上,50年後,他主動請纓參與了新成昆鐵路建設,「成昆鐵路是父親戰鬥過的地方,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目前,除了四川峨眉至攀枝花市米易縣一段,新成昆鐵路的其他路段已陸續通車。2020年1月,四川攀枝花至雲南昆明段迎來了「綠巨人」——時速16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組,兩地車程由原來的5個半小時縮短至2小時。
新鐵路全線通車後,將成為客運主力,也是「一帶一路」連接東南亞貿易口岸的重要通道。
正如老成昆鐵路、沙馬拉達隧道口刻着的那副對聯——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