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1-10
40歲,是大眾認為步入中年階段的歲數,在中年創業,可能就會受到質疑是否太遲,但是「有智者,事竟成」,雷軍正是一個好的印證例子。他在2010年建立小米手機王國時,已經是不惑之年,而且當時還要身兼著創業者、職業經理人、投資人三重身份。可以如此淡定地手握多個要職創業身份,恐怕都只有雷軍一人可以做到。他創業成功的關鍵,跟目標清晰,然後勇往直前有莫大關係。
雷軍創業首步: 先找對的人成為員工
雷軍: 「前面16年在金山練基本功,後面幾年練了一些無形的東西,直到感覺自己準備好了,出來做小米。」
2010年4月6日,小米在北京中關村銀谷大廈正式成立。據雷軍回憶,當時只有13名員工,喝了小米粥就開始創業,他也曾說這是他最後一次創業。

一反以往在金山時在管理上的執著,雷軍放手讓自己辛苦聘來、認為是「對的員工」施展所長,自己就專注於產品研發。
雷軍這次的創業團隊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據說雷軍在創辦小米前,花上幾個月時間物色人才,一旦遇上合適的人選,他就窮追不捨,直至成功把人說服為止,於是他的團隊就雲集了谷歌中國、微軟中國工程院高層,及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等高手。而這個團隊亦順利吸納不少有年輕有才華的員工投身新公司,希望可以在旁跟隨學習。
雷軍成功的七字箴言: 專注、極致、口碑、快
雷軍把小米集團的核心定在產品。早期,公司依靠 「業務創新」方式,認清市場需要,致力研發高品質且便宜的新產品,來填補市場上的不足。他篤信未來的幾大方向是社交、移動互聯網和電商,因此小米的產品不止有手機,還有電視盒子、路由器等產品,仿如一個生態圈,通過遊擊隊一樣的打法,快速攻佔市場,維持營銷增長,建立品牌名聲。向來親力親為的他,就全程參與所有產品研發和開售過程,因此他對自家產品的任何事,細至包裝、宣傳細節等都瞭如指掌。

雖然雷軍衡量小米產品的第一準則是「要讓用戶尖叫」,一是產品配置讓你尖叫,不然就是價格讓你尖叫,但是他很在意外界誤以為小米在市場崛起和跑出的關鍵因素在於營銷。
他在一個訪問中是這樣解釋的: 「當營銷和產品並舉的時候,就說明產品不敷極致了。」對他而言,小米最好的產品就是最好的營銷。
最後一搏開發電動車 雷軍延續創業夢
小米成立8年後,旗下產品已經拿下中國第一,尤其是網絡電視、小米手環、移動電源、平衡車等。他們亦成功攻陷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市場,成就出大家口中的「小米王國」來。
隨着小米營業額突破千億,在香港上市,並順利成為世界500強後,小米逐漸轉向,投入資金發展核心業務技術,應付蘋果、華為這些高階競爭對手。雷軍亦登上企業家的人生頂峰,以小米董事長身份問鼎「2021福布斯中國最佳CEO榜」最佳CEO之位。

可是雷軍未有固步自封,獨具慧眼的他2021年3月底宣布押上全部聲譽,進行「最後」一個創業專案,成立全資子公司,專注智慧電動車業務,並不接受任何外部資金。目前他已經投入100億元人民幣作起動資金,未來十年將會投資100億美元。
到底雷軍可否創造另一個電動車傳奇,大家就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