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9-16
恒指今日跌365點,收報24667點,創10個月新低。然而,與13年前的金融海嘯相比,今天的波動可謂小巫見大巫。2008年9月15日,創立超過150年的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軒然大波,經濟陷入衰退。在香港,除了股市樓市場連番下挫,數以萬計購買迷你債券的市民,亦因雷曼倒閉血本無歸,展開長達數年的追討之路。
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
雷曼兄弟作為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為何會一夜倒閉?這要由2000年說起。
千禧年代,美國聯儲局大幅減息,貸款利率創新低,美國房地產市場向好,市場不斷放寛樓按條件,即使個人信用較差、不獲銀行承造按揭,仍能向次級機構申請房貸。次級房貸機構為進一步生財,把這些債權打包成包括迷你債券的複雜性金融產品,放到債券市場出售。
雷曼兄弟負債纍纍 苦無買家破產收場
經濟欣欣向榮的時候,上述做法看似一舉三得,既可協助能力不足的人置業,金融機構有利可圖,投資者亦可賺取利息;然而當經濟下滑,那些勉強供樓的人終究未能支付房貸,要被收回物業,加上樓價下挫,次級房貸機構即使收回抵押物業,仍無法抵銷損失,造成雪球效應,導致美國次按危機出現。
2008年,美國先後有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繼有美國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負債纍纍的雷曼兄弟則苦無買家接手,宣布破產。
由次按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香港亦不能倖免,超過4萬名購買了雷曼結構性產品市民,因為雷曼兄弟倒閉,手上債券頓成廢紙,損失慘重,當中不少是退休人士或家庭主婦。部分人後來組成「雷曼苦主大聯盟」,批評銀行以不實手段推銷高風險的雷曼迷你債券,標榜性質與定存等穩健收息產品相似,要求銀行賠償。
香港雷曼迷債苦主 爭取多年取回大部分本金
經過多年靜坐、遊行,政府最終於2011年推出終極回購方案,由銀行向合資格苦主收回抵押品及發放補償,相當於雷曼迷債本金的85%至 96.5%,超過95%苦主與銀行達成和解,事件才逐步得到解決。
金融海嘯後,金管局加強對銀行及金融機構監管,包括在2010年成立銀行操守部及法規部,規範銀行的市場操守,跟進和調查銀行不良銷售手法,提升市場透明度。
延伸閱讀:「瞓街」輪候買樓花 香港房屋問題至今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