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8-25
印度1947年獲得獨立,美國、英國和印度一些人想利用中國內戰,策動西藏脫離中國。但毛澤東深知西藏對中國具有極為特殊重要地緣意義,長江和黃河都發源於青藏高原,流向南亞的雅魯藏布江和流向東南亞的瀾滄江也發源於西藏。
1950年代抗美援朝 中國獲得世界各國尊重
在沒有等美、英和印度等反應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於1951年5月進入西藏,使中國獲得更為完整的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也使中國獲得了極為寶貴的戰略縱深地位。
1950年下半年美國軍事介入朝鮮半島,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態勢,毛澤東的戰略思考是「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結果一仗定乾坤,換來後來70年的和平。
延伸閱讀:張維為看中國領導人的戰略思維
這場戰爭也換來了世界很多國家對新中國的尊重,換來蘇聯對中國工業化的支持。蘇聯援建了中國156個項目,可以說幫助中國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這場戰爭打出了一個有利於中國長遠發展的地緣政治格局。
二戰即將結束時,美國、英國和蘇聯已在安排瓜分戰後勢力範圍,「雅爾塔秘密協定」是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根據協議,蘇聯擁有在大連的「優先權益」、在旅順駐軍權和中長鐵路的使用權。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勝利,讓蘇聯也看到中國的力量。
蘇聯於1953年和1955年,將中東鐵路及旅順港交還給了中國。毛澤東的一系列戰略思考和鬥爭精神,為國家獨立、領土完整和民族復興,為今天中國的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礎。
鄧小平提出現代化三步走 中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在中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身上,也有這種戰略思維能力。毛澤東是在1950年1月初,在前往莫斯科參加中蘇談判途中,提出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
毛澤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中共中央西南局,而西南局的第一書記便是鄧小平。他具體領導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從戰略層面做了分析,提出西藏是少數民族的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解放西藏有軍事問題,需要一定數量的軍事力量;但軍事與政治相比,政治是主要的。他提出了「政治重於軍事、補給重於戰鬥」的戰略原則。
1950年10月昌都一戰,體現了這個戰略的實施,和平解放西藏,大局已定。
關於鄧小平的戰略思考,最為人熟悉就是上世紀80年代初,提出中國現代化長達70年、三步走的規劃。
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第二步,從1991年到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1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延伸閱讀:張維為看鄧小平的人才戰略
這個藍圖是一代接着一代幹,今天還在執行,只是提前了不少。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在2035年基本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就是大致實現鄧小平當時為2050年中國設計的願景,也就是一個中等水平的社會主義發達國家。(四之二)
(轉載自《這就是中國第62集》,標題和內文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