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6-30
21世紀是科技世界,創新科技是大勢所趨,世界各國都力追科研發展,積極培育人才。香港亦緊隨這股創科浪潮,2002年6月27日位於大埔白石角、推動科技產業發展的香港科學園揭幕,象徵香港踏出經濟轉型的新一步。
科學園培訓科研人才 助開展創科事業

香港自1980年代開始,製造業紛紛北移至生產成本較低廉的中國大陸設廠,本港經濟逐漸由製造業轉移到到金融業和旅遊業,香港更成功打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但金融業和旅遊業都很容易受到外圍經濟衝擊;着手規劃經濟再轉型無疑是新出路。1997年香港回歸後,港府認為未來科技潮流勢不可擋,立即開始籌劃發展創新科技。
2002年科學園揭幕,由香港科技園負責營運,其專注五個科技群組:電子、精密工程、資訊及通訊科技、生物科技及綠色科技,使科學園成為香港發展創新及科技中心的基地。科學園除了讓科技公司進行應用研究,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的商業產品外,還舉辦培育企業計劃培訓人才。

延伸閱讀:香港科學園建人才公寓 月租$7000起市價六折 7月入伙
港府140億美元推科技發展 科學園吸納年輕人入行

近20年間,科學園增至15,000名成員、科技企業1,000間,成功從培育計劃畢業的企業超過770間,還有公共和私營合作夥伴逾90間,為本港培育了不少創科企業,和建立了穩健的本地和國際夥伴網絡。
港府亦將創新科技作為優先政策,已投放逾140億美元推動科技發展;近年科學園正積極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和醫療科技領域方面,並吸引全球尖端研究機構來港。
香港由以往輕工業發展為主,至近年積極發展創新科技,經濟的轉型吸引不少有志科研發展的年輕人入行。科學園的出現,有如少林寺般的科研培訓基地,讓年輕科研人才好好學習,相信香港未來會愈來愈多人投入科研事業。
不過,面對全球的創科競爭,只有一個科學園並不足夠;當全世界都發展高科技,香港還需要更多前瞻性的創科規劃,才能避免再度錯失像大疆(DJI)汪滔這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