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藝術家張曉剛《血緣—大家庭》 家族社會與歷史的時代觀景

撰文︰潘少權

  3個月前張曉剛《血緣大家庭:全家福2號》上拍,他去年另一幅《血緣大家庭》系列作品以過千萬成交;而這幅《血緣大家庭:全家福2號》卻是此系列最先兩幅開山之作,亦是他的成名作,估計價值不菲,更成為當代中國藝術極具標誌性的藝性 

張曉剛作品 靈感源於上世紀中標準家庭照

  作品靈感源於國內560年代標準家庭照片,畫中人是張曉剛父母和他哥哥,三人構成一張經典全家福。中間嬰兒畫成明亮黃色,跟畫像中褪色般的褐黃呈強烈對比;但嬰兒身體延伸出兩條紅綫,把雙親聯繫起來,傳承之意,呼之欲出 

  畫作色彩單調而含蓄、畫面平滑又多層次、卻又看不到任何雕琢痕跡;畫中人人目光冰冷、木無表情,難以捉摸,還有那時代的髮型服飾,令作品氣氛充滿詭異。灰調身影像發出無聲召喚,張曉剛透過這種手法,為那一段荒謬歷史輕輕畫上一筆,這舉重若輕一筆,由人解讀。於作者言,已然救贖 

這是去年拍賣成交過千萬的《血緣—大家庭》系列其中一幅作品,畫中人人目光冰冷、木無表情,難以捉摸,還有那時代的髮型服飾,令作品氣氛充滿詭異。(網上圖片)
這是去年拍賣成交過千萬的《血緣—大家庭》系列其中一幅作品,畫中人人目光冰冷、木無表情,難以捉摸,還有那時代的髮型服飾,令作品氣氛充滿詭異。(網上圖片)

  畫面上褪色的部位最初見於臉上的光斑,後來成為了作品的獨立元素,令人聯想起復古破舊的照片。此《血緣大家庭》系列深蘊中國文化中家的觀念,故全家福畫作成功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更對當代中國藝作出偉大的貢 

張曉剛自小已學習西洋畫 

  生於1958年,張曉剛5歲隨父母工作調至四川,文革時停學在家;1968年,父母分別被安排到農村和成都接受改造。1973年父母獲平反,舉家搬回昆明。後師從雲南著名畫家林聆先生,研習素描水彩,在林指導下開始閱讀西方藝術史。高中畢業後下鄉插隊,參加了農民美術培訓班,學習版畫和水粉畫創作。19783月復考高考,考入四川美術學院,在學校圖書館裏接觸到西方藝術,對西方現代藝術產生興趣,鍾情於米勒和梵高 

《血緣—大家庭:全家福2號》是張曉剛此系列最先兩幅開山之作,亦是他的成名作。(網上圖片)
《血緣—大家庭:全家福2號》是張曉剛此系列最先兩幅開山之作,亦是他的成名作。(網上圖片)

  1981年在四川藏族地區體驗生活兩個月,回校開始畢業創作《草原組畫》系列,畫風明顯受梵高和米勒的影響,因而未能通過學校畢業作品審查;12月,《美術》雜誌編輯栗憲庭、夏航來四川美術學院組稿,看到《草原組畫》,予以肯定,夏航並撰文評介。之後學校重新審核,畢業作品才得以通過。雖然《美術》雜誌在19822月發表他《草原組畫:天上的雲》,但大學剛畢業後,他無法分配到工作,唯有去玻璃廠打工,也做過臨時建築工人;之後入職昆明市歌舞團做美工 

成為當代中國藝術之門開 

  天生我才必有用,他的《草原組畫:天上的雲》應邀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的四川油畫展;同年11月,他參加由英國廣播公司(BBC)慶祝其成立50周年而舉辦主題為「讓國與國之間和平對話」繪畫比賽,他的《夕歌》在英國倫敦展出,並以35英鎊售出。自此嶄露頭角,至1993年前後,創作了兩幅《血緣大家庭》,聲名大噪 

1993年張曉剛正創作《血緣—大家庭:全家福2號》。(網上圖片)
1993年張曉剛正創作《血緣—大家庭:全家福2號》。(網上圖片)

  多年以後,張曉剛另一作品《天安門》拍得1,800萬港元,破了他作品紀錄時,被問到有否壓力,他說不喜歡再討論拍賣,那是二手市場,與他們畫家都沒有關係了。他說得很有趣,那畫不是他賣的,要問當時賣這幅畫的人和買這幅畫的人,他們才知道這1,800萬意味着什麼。那畫早就不屬於他了對,張曉剛一名當代中國藝術家,不是做藝術 

中國藝術品拍賣

改革開放|回看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之路 從第一次到世界第一

2023-08-08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林子祥

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

2025-04-24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林子祥

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

2025-04-24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大阪世博中國館

大阪世博|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走進中國館

2025-04-23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2025-04-18
2005年4月26日
連戰

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

麻甩源自法語?

  廣東話俗語中,「麻甩佬」通常用來形容某些中年男性,略帶貶義。

  麻甩,在廣東話當中有粗野、粗魯的意思,多數用來形容男性,常見的有「甩麻佬」。至於這個說法的由來,就有不同的說法。

  其中一個說法是在清代時期廣州有不少來自比利時的傳教士,部分傳教士的專業是醫生,通過藉替當地人看病而傳教。

  由於部分比利時人說的是法語,法語稱病人作「malade」,發音像「麻甩」...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