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5-15
灣仔摩天大廈林立,亦是會議展覽中心的所在地,是香港一個繁榮熱鬧的商業區域,但原來在灣仔的一隅,也隱藏着一個裝載了逾百年香港歷史文化的地方——藍屋。藍屋曾是學校、武館、中醫院,甚至曾是供奉「神醫華佗」的廟宇,連黃飛鴻徒弟林世榮,亦曾於1950年代在藍屋設武館授徒。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的唐樓藍屋,近年化身文化藝術打卡點,繼續在不同年齡層的香港人心中,留下重要的一席位。
藍屋前身唐樓 曾是香港最早的華人醫院
藍屋位於灣仔石水渠街72號至74A號,原址本來是一家樓高兩層的唐樓華佗醫院,於1867年成立,又名灣仔街坊醫院,主要為附近的街坊提供中醫診症服務,唐樓內供奉着一尊「醫藥之神」華佗的雕像。華佗醫院的成立比起於1870年成立的上環東華醫院還要早3年,可算是香港第一間由華人興建營運的中醫醫院。
1872年,華佗醫院曾經要求與東華醫院合併,但遭到拒絕,結果華佗醫院在1886年結業。此後,院內的華佗像仍不時有街坊參拜,所以該址索性改為華佗廟,一直營運至1922年才關閉。
唐樓2層變4層 藍屋小社區誕生
1922年,石水渠街72號至74A號被商人拆卸重建改成一座樓高4層的嶺南風格唐樓,亦即現時的「藍屋」。藍屋樓梯的梯級和牆壁、單位內的窗戶等均使用了木材建築,而露台部分則採用了鋼筋水泥,下舖上居,是香港現存少數有露台建築的唐樓。昔日住客會利用露台與路上的街坊對話,街上叫賣的小販亦可以透過露台將住客所需的物品拋上去。
重建後的唐樓藍屋,曾經設有「聯興酒莊」、雜貨店「廣和號」、鮮魚行商會、免費為街坊子弟提供教育的學堂「鏡涵義學」、戰前區內唯一教授英語的私立學校「一中書院」,以及重新再建的華佗廟,自成一個唐樓小社區。
延伸閱讀:【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見證香港電影文化
延伸閱讀:【皇都戲院(下)】邀年輕畫家、書法家合作 鄭志剛談保育困難:文獻不足
黃飛鴻徒弟林世榮 於藍屋唐樓辦武館
1950年代,黃飛鴻徒弟「豬肉榮」林世榮的侄兒林祖,曾經在藍屋開設武館,傳授洪拳及跌打,令不少男街坊都會使出一招半式洪拳。至1960年代,林祖的兒子林鎮顯將武館改為醫館,微妙地呼應了藍屋前身的華佗醫院。
改寫藍屋唐樓命運的藍色油漆
雖然現時以「藍屋」命名,但其實唐樓當初建成時並非藍色。1990年代,香港政府準備修葺石水渠街的3幢唐樓時,剛好政府倉庫存放了一批水務署用剩的藍色油漆,於是便用來粉飾原本為灰色的外牆。
起初,老一輩的灣仔街坊並不喜歡這藍色,認為是「死人藍」,不吉利,後來習慣了,便稱之為「藍屋」。到後來復修唐樓藍屋時,街坊更主動要求保留獨特的藍色外牆。
唐樓藍屋成歷史、文化、藝術集中地
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初順純粹「貪方便、省成本」而使用的藍色油漆,到今時今日,反而是這鮮明的藍色,令唐樓藍屋成為了打卡熱點。加上近年藍屋搖身一變成為「香港故事館」,致力關注灣仔社區以至全港的社區文化議題,令藍屋成為香港多個活化項目中一個特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