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七件事|7個坐標 探索生態文明建設(上)

編輯︰流螢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做哪些事?在大灣區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提到灣區發展的「七件大事」,其公布5年以來,取得甚麼成果?

  本系列文章,透過7個坐標,探索7個地點,解畫「灣區七件事」中的「第四件事」:究竟大灣區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如何?

生態坐標|肇慶鼎湖山 豐富生物多樣性網絡

  肇慶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稱「鼎湖山保護區」),總面積1,133公頃,是中國首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唯一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自然保護區。

肇慶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逾400年記錄歷史的地帶性森林植被,在世界上絕無僅有,被譽為「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色明珠」,是許多國内外重大生態研究項目的基地。(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提出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打造生態防護屏障。

  自1956年建立至今,鼎湖山保護區便擔當起「物種寶庫」的職責——種植了佔廣東省3成的高等植物種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達68種。

  國家重點野生動物達62種,包括黑鸛、小靈貓、中華穿山甲等珍稀物種;已鑒定的大型真菌836種,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被譽為「活的自然博物館」。

  2023年6月,肇慶市政府與華南植物園簽訂協議,合作共建「鼎湖山生態文明示範區」,加強生態資源保育,加快建設廣東(肇慶)植物園融入華南國家植物園體系,為大灣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有力支撑。

生態坐標|廣州海珠濕地 城市生態「守護者」

  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東南部的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下稱「海珠濕地」),是廣州首個國家濕地公園及廣東省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建設濕地公園,對改善城市氣候和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
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有「廣州綠心」之稱,是國家濕地「四顆明珠」之一,生態資源豐富,2023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全面保護區域内國際和國家重要濕地。2021年,廣州市政府在《廣州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明確提到,要保護建設並提升包括海珠濕地在内的6大重點生態公園。

  海珠濕地共開放3大區域——海珠湖、濕地一期和二期。海珠湖約95公頃,是海珠區首個水利工程結合的大型生態項目。

  濕地一期約67公頃,注重將嶺南水鄉特色融入濕地美景,是海珠濕地核心區和生態濕地生態區。二期約204公頃,以提升生物多樣性為主,包括為鳥類提供理想的棲息環境,截至2023年1月,鳥類種數已增加至187種,是原來的近3倍。

  目前,海珠濕地已組成面積逾350公頃的濕地景區,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地處超大城市中軸線上的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率達79.4%,是廣州的「綠色心臟」。

生態坐標|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推進深港合作

深圳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和香港米埔保護區共同組成後海灣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每年逾10萬隻候鳥在這裏越冬或過境,是候鳥長途遷徙的重要「中轉站」。(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位於深圳灣北岸的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面積367.6公頃,是全國唯一一個地處城市腹地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以紅樹林和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與香港米埔濕地一河相隔。

  近年,深圳正開展《深圳市濕地保護規劃(2021-2035年)》工作,計劃以福田紅樹林濕地為主體創建國際重要濕地,完善深圳灣-香港米埔濕地群保護的整體性。《規劃綱要》亦提到,要加強粵港澳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共同改善生態環境系統。

  2023年1月,深港共同簽訂深圳灣(後海灣)濕地保育合作框架協議,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包含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與米埔自然保護區組成「姐妹保護區」,共同開展智慧監測、生態基線調查、自然教育活動等多方面交流和合作,促進兩地濕地生態承載力全面提升。

  延伸閲讀:全國9萬公里城市綠道 深圳這4條最適合港人打卡

  延伸閲讀:52%|中國濕地保護率持續上升 由破壞到修復如何實現?

灣區七件事|7個坐標 探索生態文明建設(下)

灣區七件事-探索現代產業競爭力

灣區七件事|7個坐標 探索現代產業競爭力(下)

灣區7件事-現代產業

灣區七件事|7個坐標 探索現代產業競爭力(上)

灣區7件事基建篇

灣區七件事|7個坐標 探索灣區基建成就(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2:09

灣區百科|5個數字認識廣州 曾不屬於廣東省?為何被稱為「花城」?

粵港港大灣區

灣區百科|粵港澳大灣區人口經濟現況 哪5個萬億級城市?香港GDP排第幾?

WeChat